渡在第3個字的詩句
渡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 出自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
-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 出自唐·薛昭蘊·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 出自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 出自唐·李白·塞上曲
- 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 -- 出自唐·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 胡馬渡洛水,血流征戰場。 -- 出自唐·李白·獄中上崔相渙
- 仙游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 出自唐·李白·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 公無渡河歸去來。 -- 出自唐·李白·橫江詞其六
- 歸鴻渡三湘,游子在百粵。 -- 出自唐·李白·禪房懷友人岑倫
-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 -- 出自宋·蘇軾·臨江仙·尊酒何人懷李白
-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 -- 出自宋·蘇軾·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
- 南行渡關山,沙水清練練。 -- 出自宋·蘇軾·梅花
- 西興渡口帆初落、漁浦山頭日未欹。 -- 出自宋·蘇軾·瑞鷓鴣
- 扁舟渡江適吳越,三年飲食窮芳鮮。 -- 出自宋·蘇軾·和蔣夔寄茶
- 輕帆渡海風掣回,滿面塵沙和淚垢。 -- 出自宋·蘇軾·古纏頭曲
- 溪南渡橫木,山寺稱小徑。 -- 出自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 三更渡錦水,再宿留石鏡。 -- 出自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 去歲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棗如瓜。 -- 出自宋·蘇軾·次韻送徐大正
- 送客渡石橋,迎客出林樾。 -- 出自宋·蘇軾·游杭州山
- 八月渡長湖,蕭條萬象疏。 -- 出自宋·蘇軾·南康望湖亭?一本云過洞庭?
- 須臾渡溪踏亂石,山光漸近行人稀。 -- 出自宋·蘇軾·二月十六日,與張、李二君游南溪,醉後,相
- 喚船渡口迎秋女,駐馬橋邊問泰娘。 -- 出自宋·蘇軾·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二首
- 舟橫渡口重城近。 -- 出自宋·蘇軾·漁家傲 送臺守江郎中
- 蒜山渡口挽歸艎,朱雀橋邊看道裝。 -- 出自宋·蘇軾·次韻許遵
- 前時渡江入吳越,布陣橫空如項羽。 -- 出自宋·蘇軾·次韻章傳道喜雨(禱常山而得。)
- 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鳥樂。 -- 出自宋·蘇軾·柏家渡?此詩為沈遼作?
-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澤東)竹杖草履謁學尊。 -- 出自·毛澤東·七絕·贈劉翰林聯句
-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 出自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素幕渡江遠,朱幡登陸微。 -- 出自唐·杜甫·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
- 今君渡沙磧,累月斷人煙。 -- 出自唐·杜甫·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
- 黃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東卷別筵。 -- 出自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灃上,十四年三月
- 池流渡清泚,草嫩蹋綠蓐。 -- 出自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 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 出自唐·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樓
- 每過渡頭應問法,無妨菩薩是船師。 -- 出自唐·白居易·送宗實上人游江南
- 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 -- 出自唐·王維·宿鄭州
-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 出自唐·王維·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
-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 出自唐·王維·送沈子歸江東(一作送沈子福之江東)
- 喚船渡口因閑立,待飯僧床得蹔眠。 -- 出自宋·陸游·秋興
- 諸賢渡江初,總角幸有聞。 -- 出自宋·陸游·感懷
- 綠陰渡口孤鶯語,白水陂頭兩犢耕。 -- 出自宋·陸游·閑游
- 疏鐘渡水來,素月依林上。 -- 出自宋·陸游·夜歸
- 青草渡頭波接天,山翁吟嘯自悠然。 -- 出自宋·陸游·醉書
- 公安渡頭今始回。 -- 出自宋·陸游·泊公安縣
- 鐵馬渡河風破肉,云梯攻壘雪平壕。 -- 出自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
- 橫飛渡遼健如鶻,談笑不勞投馬箠。 -- 出自宋·陸游·秋風曲
- 新津渡頭船欲開,山亭準擬把離杯。 -- 出自宋·陸游·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覺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
- 策蹇渡橋春雨余,亂山缺處草亭孤。 -- 出自宋·陸游·詹仲信以山水二軸為壽固辭不可乃各作一絕句
- 芳草渡頭微雨時,萬株楊柳拂波垂。 -- 出自唐·杜牧·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
- 遙知渡江日,正是擷芳時。 -- 出自唐·杜牧·將赴湖州留題亭菊
- 催榜渡烏江[1],神騅泣向風。 -- 出自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