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在第10個(gè)字的詩句
冠在第一十個(gè)字的詩句
-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shí)冠劍是丁年。 -- 出自唐·溫庭筠·蘇武廟
-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 出自明·夏完淳·別云間
-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出自宋·陸游·乙卯重五詩
-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出自·陸游·乙卯重五詩
-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 -- 出自唐·李白·幽州胡馬客歌
- 秋顏入曉鏡,壯發(fā)凋危冠。 -- 出自唐·李白·秋日煉藥院鑷白發(fā),贈元六兄林宗
- 榿陰三年成,可以掛我冠。 -- 出自宋·蘇軾·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xiāng)
- 清朝固多士,人門子皆冠。 -- 出自宋·蘇軾·新渡寺席上次趙景貺陳履常韻送歐陽叔弼比來
- 枕上溪山猶可見,門前冠蓋已相望。 -- 出自宋·蘇軾·次韻趙令鑠
- 往來戎馬間,邊風(fēng)裂儒冠。 -- 出自宋·蘇軾·送曹輔赴閩漕
- (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鐵冠,于潛婦女皆插大銀櫛,長尺許,謂之蓬沓。 -- 出自宋·蘇軾·于潛令刁同年野翁亭
- 夢求亡楚弓,笑解適越冠。 -- 出自宋·蘇軾·和陶東方有一士
- 漁人養(yǎng)魚如養(yǎng)雛,插竿冠笠驚鵜鶘。 -- 出自宋·蘇軾·畫魚歌(湖州道中作。)
- 千里農(nóng)桑歌子產(chǎn),一時(shí)冠蓋慕蕭嵩。 -- 出自宋·蘇軾·王鄭州挽詞(克臣)
- 飄蕭覺素發(fā),凜欲沖儒冠。 -- 出自唐·杜甫·義鶻行
- 翳鳳驂鸞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臺。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 九日游云洞,和韓南澗尚書韻
- 點(diǎn)綴佛髻上,合為七寶冠。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遂使王公與卿士,游花冠蓋日相望。 -- 出自唐·白居易·牡丹芳
- 梢動勝搖扇,枝低好掛冠。 -- 出自唐·白居易·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
-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 出自唐·白居易·贈元稹
- 腰慵不能帶,頭慵不能冠。 -- 出自唐·白居易·慵不能
- 昔去驚投筆,今來分掛冠。 -- 出自唐·李商隱·大鹵平后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韻寄劉韋二
- 吾曹浮脆不自悟,乃欲冠劍常催嵬。 -- 出自宋·陸游·短歌行
- 藥畦蔬壟夕陽中,帶落冠欹一病翁。 -- 出自宋·陸游·秋思
- 受規(guī)如獲藥,喜退甚彈冠。 -- 出自宋·陸游·雜興
- 五尺桄榔杖,二寸栟櫚冠,往來山谷中,發(fā)白面渥丹。 -- 出自宋·陸游·山行
- 西望不須揩病眼,長安冠劍幾番新。 -- 出自宋·陸游·書嘆
- 皎潔鶴翎扇,嵯峨龜屋冠。 -- 出自宋·陸游·初夏雜興
- 相逢初未省,但認(rèn)切云冠。 -- 出自宋·陸游·贈隱者
- 室小才容膝,門低每觸冠。 -- 出自宋·陸游·秋冬之交雜賦
- 俯仰六年間,得請兩掛冠。 -- 出自宋·陸游·園中小飲
- 從來桑門喜嘲競,舉國冠巾噤無語。 -- 出自宋·陸游·護(hù)國天王院故神霄玉清萬壽宮也廢圮略盡而規(guī)
- 鹿衣裁短褐,龜屋制危冠。 -- 出自宋·陸游·書屋壁
- 我歸自僊蓬,再疏請掛冠。 -- 出自宋·陸游·子遹入城三宿而歸獨(dú)坐凄然示以此篇
- 擁門紛鼓笛,上壽列童冠。 -- 出自宋·陸游·甲寅元日予七十矣酒間作短歌示子侄輩
- 幸有琴書供枕藉,安能冠帶更支持。 -- 出自宋·陸游·明日午睡至暮復(fù)次前韻
- 涼生豎裁褐,爽入縮縫冠。 -- 出自宋·陸游·秋旦
- 中有醉道士,倒珮落其冠。 -- 出自宋·陸游·石門
- 平生自如許,況已掛吾冠。 -- 出自宋·陸游·東村步歸
- 身瘦短裁褐,發(fā)稀低作冠。 -- 出自宋·陸游·老景
- 剩欲閑扶杖,何妨醉墮冠。 -- 出自宋·陸游·晨過天慶
- 采藤持織履,剝楮治為冠。 -- 出自宋·陸游·龜堂自詠
- 曾孫新長奉椒觴,兒女冠笄各綴行。 -- 出自宋·陸游·己巳元日
- 露華驚弊褐,燈影掛塵冠。 -- 出自唐·杜牧·寢夜
- 圓疑竊龍頷,色已奪雞冠。 -- 出自唐·杜牧·和裴杰秀才新櫻桃
-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將冠。 -- 出自宋·王安石·送喬執(zhí)中秀才歸高郵
- 已上印書通北闕,稍留冠蓋餞東門。 -- 出自宋·王安石·送致政朱郎中東歸
- 當(dāng)時(shí)髫兒戲我側(cè),于今冠佩何頎頎。 -- 出自宋·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
- 久應(yīng)飄轉(zhuǎn)作蓬飛,眷惜冠巾未忍違。 -- 出自宋·王安石·嘲白發(fā)
- 貪榮五彩服,遂掛兩梁冠。 -- 出自唐·劉禹錫·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yǎng)赴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