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冠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肅穆升內殿,從容領儒冠。 -- 出自唐·劉禹錫·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
- 新登麒麟閣,適脫獬豸冠。 -- 出自唐·岑參·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 君子滿清朝,小人思掛冠。 -- 出自唐·岑參·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
- 有時披道書,竟日不著冠。 -- 出自唐·岑參·左仆射相國冀公東齋幽居(同黎拾遺賦獻)
- 聞欲朝龍闕,應須拂豸冠。 -- 出自唐·岑參·送韋侍御先歸京(得寬字)
- 已上印書辭北闕,稍留冠蓋餞東門。 -- 出自宋·歐陽修·送致政朱郎中
- 壯也已吏隱,興余方掛冠。 -- 出自宋·歐陽修·寄題洛陽致政張少卿靜居堂
- 子野乃禿翁,戲弄時脫冠。 -- 出自宋·歐陽修·書懷感事寄梅圣俞
- 一生判卻歸休,謂著南冠到頭。 -- 出自唐·柳宗元·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戲贈詔追南來諸
-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 出自唐·駱賓王·易水送別
- 自應迷北叟,誰肯問南冠。 -- 出自唐·駱賓王·憲臺出縶寒夜有懷
- 分形妝薄鬢,鏤影飾危冠。 -- 出自唐·駱賓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蟬
- 欣逢上林鴈,聊免管城冠。 -- 出自宋·楊萬里·和慶長懷麻陽叔二首
- 寄徑絲綸紫薇閣,押班冠劍大明宮。 -- 出自宋·楊萬里·送彭子山提刑郎中赴召二首
- 麒麟圖畫冷似鐵,凌煙冠劍消如雪。 -- 出自宋·楊萬里·題陸子泉上祠堂
- 未解縈身帶,猶傾墜枕冠。 -- 出自唐·元稹·酒醒
- 月鏡如開匣,云纓似綴冠。 -- 出自唐·李嶠·八月奉教作
- 廬山遮半天,五老云為冠。 -- 出自宋·姜夔·昔游詩
- 頷髭爾許長,大笑欹巾冠。 -- 出自宋·范成大·兩木
- 疊膝稀穿履,扶頭懶正冠。 -- 出自宋·范成大·元日立春感嘆有作二首
- 牛牽碧蔓自繞,雞聳朱冠欲爭。 -- 出自宋·范成大·初秋閑記園池草木
- 海云橋下溪如鏡,休把冠巾照路塵。 -- 出自宋·范成大·十一月十日海云賞山茶
- 一間松葉屋,數片石花冠。 -- 出自唐·張籍·和盧常侍寄華山鄭隱者
- 風生趨府步,筆偃觸邪冠。 -- 出自唐·劉長卿·瓜洲驛奉餞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憲臺充
- 令姿何昂昂,良馬遠游冠。 -- 出自唐·韋應物·上東門會送李幼舉南游徐方
- 嚴車候門側,晨起正朝冠。 -- 出自唐·韋應物·還闕首途,寄精舍親友
- 只承簡書命,俯仰豸角冠。 -- 出自唐·韋應物·送閻寀赴東川辟
- 我作朱金沙上游,諸君冠蓋渡瓜洲。 -- 出自宋·文天祥·真州雜賦
- 仙子樓臺修竹外,行人冠蓋畫橋陰。 -- 出自宋·文天祥·閑居和云屋道士
- 江湖驚落筆,朝野望彈冠。 -- 出自宋·文天祥·挽太博朱古平
- 入幕綰銀綬,乘軺兼鐵冠。 -- 出自唐·高適·東平留贈狄司馬(曾與田安西充判官)
- 此日所從何所問,儼然冠劍擁成林。 -- 出自唐·盧綸·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樓
- 玄想凝鶴扇,清齋拂鹿冠。 -- 出自唐·皮日休·臨頓為吳中偏勝之地陸魯望居之不出郛郭曠若
- 明朝若更住,必擬隳儒冠。 -- 出自唐·皮日休·太湖詩·上真觀
- 萬里江河還壯觀,一時冠蓋屬元勛。 -- 出自宋·趙恒·游裴公亭
- 眼前不可意,壯日掛其冠。 -- 出自宋·黃庭堅·過致政屯田劉公隱廬
- 紅英委鳳翼,赤幘峨雞冠。 -- 出自宋·黃庭堅·庚申宿觀音院
- 有人夢超俗,去發脫儒冠。 -- 出自宋·黃庭堅·戲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 出自唐·羅隱·籌筆驛
- 猶賴君相勉,殷勤貢禹冠。 -- 出自唐·羅隱·酬高崇節
- 今日忽登虛境望,步搖冠翠一千峰。 -- 出自唐·薛濤·斛石山書事
- 酒慳慚對客,風起任飄冠。 -- 出自宋·蘇轍·九日三首
- 子丹號無策,亦數游俠冠。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燕山
- 病起江南力未勻,強將冠劍拂埃塵。 -- 出自宋·蘇轍·再和二首
- 三人一去無復見,至今冠蓋長滿門。 -- 出自宋·蘇轍·三游洞
- 百年遺像誰復識,滿朝冠劍多傳人。 -- 出自宋·蘇轍·贈寫真李道士
- 欲復孔門故事,略有童冠相將。 -- 出自宋·蘇轍·上巳
- 元日應無客,蕭然不著冠。 -- 出自宋·蘇轍·除夜二首
- 徒費周王粟,空彈漢吏冠。 -- 出自唐·盧照鄰·早度分水嶺
- 邊頭辦功業,恐不在儒冠。 -- 出自宋·戴復古·又送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