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冠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書生匪我求童蒙,橋門冠帶新辟廱。 -- 出自宋·方回·送岳德裕如大都
- 之子博古今,妙年著儒冠。 -- 出自宋·方回·送曹士弘四明丈亭巡檢并呈前尚書翰林學(xué)士王
- 悠然得佳趣,可以寄簪冠。 -- 出自宋·傅察·次韻祝廉夫登南樓
- 句法森嚴(yán)何所自,丈夫冠冕垂前旒。 -- 出自宋·高斯得·次韻劉養(yǎng)源見寄
- 行吟殊足樂,回首羨彈冠。 -- 出自宋·顧禧·野眺
- 學(xué)鳳尾翹無限草,似雞冠樣不勝花。 -- 出自宋·何籌齋·書鄉(xiāng)僧庵
- 骯臟二址載,老發(fā)羞儒冠。 -- 出自宋·晃沖之·書懷寄李相如
- 荒蕪蔣詡徑,破敝晏嬰冠。 -- 出自宋·晃沖之·復(fù)次韻
- 月倒迎門屣,風(fēng)彈掛壁冠。 -- 出自宋·晃沖之·和四兄閑居感嘆有作
- 牂牁江繞古融城,拂拭冠纓照清影。 -- 出自宋·賈遵祖·題真仙巖
- 君王親著紫霞裳,白玉冠簪八寶光。 -- 出自明·蔣山卿·宮詞(八首)
- 分明類禪衲,其奈戴儒冠。 -- 出自宋·蔣廷玉·補衣
- 一聞陽在位,自是合彈冠。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貢禹
- 妙語勝熊掌,疎才愧鹖冠。 -- 出自宋·林亦之·瑞峰院夜語奉酬鄭簿
- 士方從北學(xué),音已變南冠。 -- 出自宋·陸文圭·送陳茂卿赴興國教授
- 空有懷賢詠,西風(fēng)滴古冠。 -- 出自宋·陸文圭·挽柴青山
- 席列綺羅陳玉食,花簪冠帽映金緋。 -- 出自宋·繆蟾·瓊林賜宴
- 廣漢最繁麗,地望蜀郡冠。 -- 出自宋·彭龜年·送張少卿知漢州用漢字韻
- 爭利爭名日日新,滿城冠蓋九逵塵。 -- 出自宋·彭思永·詩一首
- 滿架高峰隱史書,英儒冠蓋會仙居。 -- 出自宋·師禎·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奇哉王道士,頭戴樺皮冠。 -- 出自宋·釋慧遠·禪人寫師真請贊
- 以之致鼎貴,真如沐猴冠。 -- 出自宋·釋文珦·紀(jì)事
- 衡門隨我分,可是賤儒冠。 -- 出自宋·釋文珦·衡門
- 五色線不我羈縻,七寶冠是誰嚴(yán)飾。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種麥誰家婦,青裙皂角冠。 -- 出自宋·舒岳祥·自歸耕篆畦見村婦有摘茶車水賣魚汲水行馌寄
- 垂垂生井上,游子休整冠。 -- 出自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譜·小蕊一十六枝
- 世人曾不識,頭帶樹皮冠。 -- 出自宋·宋無·贈皖山道士
- 有客來排半,無人為整冠。 -- 出自宋·宋無·答馬懷秀兄弟見訪
- 吳苑新開第,都門遂掛冠。 -- 出自宋·蘇頌·致政少卿邵公挽辭三首
- 城南古浮圖,又為一郡冠。 -- 出自宋·蘇頌·次韻蔣穎叔金部游介亭望湖山二十四韻
- 俛仰生涯恃林井,包纏冠紱哂毹氈。 -- 出自宋·蘇籀·仲秋苦熱半格一首
- 自笑利名役,未能來掛冠。 -- 出自宋·孫雄飛·上天竺
- 風(fēng)霜欺漢節(jié),塵土上南冠。 -- 出自宋·湯雷奮·輓謝疊山
- 稍或稽聽命,怒訶裂巾冠。 -- 出自宋·汪師旦·義役
- 駘湯青郊祓禊辰,東池冠蓋集嘉賓。 -- 出自宋·王沖·續(xù)寄一章
- 丹成不合戀凡殼,雄雞冠碎鴻頭傷。 -- 出自宋·王洋·偶得上饒芡實頗佳分薦同邑以詩送
- 九州方鎮(zhèn)節(jié),萬里使華冠。 -- 出自宋·王洋·曾侍郎挽章
- 五年湖海成何事,只得冠纓不染塵。 -- 出自宋·王洋·伯氏再以前韻即事復(fù)繼韻
- 既為時俗妝,復(fù)著道士冠。 -- 出自宋·王洋·觀講師有感
- 鹿門望楚鎮(zhèn)區(qū)境,鳳林冠蓋延山樊。 -- 出自宋·王洙·重建峴山羊侯祠歌
- 失腳塵凡不易收,莫思冠佩裹狙猴。 -- 出自宋·衛(wèi)博·過江上
- 我不一音解,早年便掛冠。 -- 出自宋·吳可·送李四清
- 觀海登泰山,深高世間冠。 -- 出自宋·吳汝弌·游石仙分韻得觀字
- 更誰堪與話,時對老黃冠。 -- 出自宋·楊公遠·寓乾明觀五首
- 陳家宅廢桑畦暗,馬道冠亡羽觀空。 -- 出自宋·楊諄·馬冠山
- 是中雖信美,未可懶彈冠。 -- 出自宋·喻良能·題周希稷清閟軒
- 卷舒知自得,不用苦彈冠。 -- 出自宋·張伯玉·送交代倅車晏十一魯望
- 鶴馭仙游何處所,軒皇冠劍在橋山。 -- 出自宋·張徽·送龍學(xué)和寄王元之郎中
- 家本樊川老蜀都,世家冠劍豈寒儒。 -- 出自宋·張及·贈杜鼎升
- 晨朝香火罷,去履脫危冠。 -- 出自宋·張九成·辛未閏四月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