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在第10個字的詩句
蜀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漢家天子馳駟馬,赤軍蜀道迎相如。 -- 出自唐·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 姜鹽拌白土,稍稍従吾蜀。 -- 出自宋·蘇軾·寄周安孺茶
-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 出自宋·蘇軾·雪浪石
- 鼻端有余地,肝膽分楚蜀。 -- 出自宋·蘇軾·贈眼醫王生彥若
- 岐山宰王君紳,其祖故蜀人也,避亂來長安,而遂家焉。 -- 出自宋·蘇軾·中隱堂詩(SS〗并敘)
- 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 -- 出自唐·杜甫·白絲行
- 憶昨離少城,而今異楚蜀。 -- 出自唐·杜甫·客堂
- 糾謬靜東周,申冤動南蜀。 -- 出自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 只怪勝游頻入夢,今朝蜀客話青城。 -- 出自宋·陸游·秋晚
- 千峰廬山錦繡谷,一水蜀道玻璃江。 -- 出自宋·陸游·記夢
- 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 出自宋·陸游·秋光
- 白狐紫貂了不暖,何況蜀錦并吳綾。 -- 出自宋·陸游·客中夜寒戲作長謠
- 曩歲榜扁舟,萬里歸自蜀。 -- 出自宋·陸游·送葉尚書
- 曩自白帝城,一馬獨入蜀,晝行多水湄,夜宿必山麓。 -- 出自宋·陸游·懷舊用昔人蜀道詩韻
- 昔慕騷人賦遠游,放懹蜀棧楚山秋。 -- 出自宋·陸游·歲暮遣興
- 丹鳳樓頭語未終,崎嶇蜀道復相逢。 -- 出自宋·陸游·老君洞
- 離鸞別鳳煙梧中,巫云蜀雨遙相通。 -- 出自唐·李賀·湘妃
-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 出自唐·劉禹錫·竹枝
- 千奇萬險不可攀,卻視蜀道猶平川。 -- 出自宋·歐陽修·太白戲圣俞
- 為憐花自洛中看,花上蜀鳥啼綿蠻。 -- 出自宋·歐陽修·和對雪憶梅花
- 有司手持金粟尺,越羅蜀錦遺道側。 -- 出自宋·楊萬里·送劉子思往衡湘
- 見舞巴童應暫笑,聞歌蜀道又堪悲。 -- 出自唐·韓翃·送長史李少府入蜀
- 不管吳霜微點鬢,來看蜀錦爛爭春。 -- 出自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
- 長煙貫楚尾,遠勢帶吳蜀。 -- 出自宋·范成大·題岳麓道鄉臺
- 覽觀此石三嘆息,髣發蜀鎮俱迢嶢。 -- 出自宋·范成大·小峨眉
- 俗陋介南徼,物華入東蜀。 -- 出自宋·范成大·蚤晴發廣安軍,晚宿萍池村莊
- 自到王城得幾年,巴童蜀馬共隨緣。 -- 出自唐·張籍·贈道士宜師
- 蠆尾銀鉤寫珠玉,剡藤蜀繭照松煙。 -- 出自宋·黃庭堅·再次韻奉答子由
- 民病賢人來已暮,時平蜀道本無難。 -- 出自宋·蘇轍·送賈訥朝奉通判眉州
- 去年渡江愛吳山,忽忘蜀道輕秦川。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游徑山
- 一鳥啟北燕,飛來向西蜀。 -- 出自唐·盧照鄰·贈益府群官
- 一鳥自北燕,飛來向西蜀。 -- 出自唐·盧照鄰·贈益府群官
- 應辰仰高風,跂從自西蜀。 -- 出自宋·司馬光·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詩賡之·投
- 珠官在嶺南,錦官在巴蜀。 -- 出自宋·蔣捷·銅官山
- 美譽動丹青,瑰姿艷秦蜀。 -- 出自唐·陳陶·題僧院紫竹
- 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撐蜀錦紅霞起。 -- 出自宋·無名氏·斑竹
- 就里少年唯賈誼,其間蜀客乃王褎。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十
- 五年夢在梁,三年行向蜀。 -- 出自宋·梅堯臣·送吳照鄰都官通判成都
- 屈宋出於楚,王馬出於蜀。 -- 出自宋·梅堯臣·送曾子固蘇軾
- 憑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寧容攀。 -- 出自宋·晁補之·復答唐公并呈魯直成季明略
- 四方散子孫,萬時異閩蜀。 -- 出自宋·朱翌·題劉憲十君子軒
- 山勢西南來,發岡自岷蜀。 -- 出自宋·陳著·次韻戴成叔
- 地穴穿東武,江流下西蜀。 -- 出自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
- 攜得筇枝背得琴,欲浮蜀浪陟吳岑。 -- 出自宋·魏野·和酬李殿院以野將游吳蜀二首
- 文偉當年記鄂城,崎嶇蜀道播英聲。 -- 出自宋·劉過·代吳守與趙侯為壽
- 為報南蠻須屏跡,不同蜀將武侯功。 -- 出自唐·胡曾·草檄答南蠻有詠
- 句老律精何酷似,昔題蜀相孔明祠。 -- 出自宋·包恢·和戴石屏見寄韻二首
- 何如千山盡勦絕,眼見蜀道都平夷。 -- 出自宋·蘇泂·猛虎行
- 黑水梁州百二關,青天蜀道古云難。 -- 出自宋·方岳·夢余義夫以劍請銘
- 虎皮半卷并鐵刀,臂鞲蜀錦團鵰袍。 -- 出自宋·方岳·閱視賞射
“蜀”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