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第11個(gè)字的詩句
耳在第一十一個(gè)字的詩句
- 槐葉初勻日氣涼,蔥蔥鼠耳翠成雙。 -- 出自宋·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 出自唐·李白·將進(jìn)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fēng),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游心無窮。 -- 出自唐·李白·元丹丘歌
- 山中既未決同歸,我聊爾耳君其漫。 -- 出自宋·蘇軾·次韻秦觀秀才見贈(zèng)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
- 形容雖似喪家狗,未肯弭耳爭投骨。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 )猶是{髟穴}髦垂兩耳。 -- 出自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yuǎn)三猶子
- 南北檐楹照綠波,濯纓洗耳不須多。 -- 出自宋·蘇軾·題銅陵陳公園雙池詩
- 綠槐如山暗廣庭,飛蟲繞耳細(xì)而清。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劉涇
- 叔兮伯兮,褎[1]如充耳。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旄丘
- 軍符侯印取豈遲,紫燕騄耳行甚速。 -- 出自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
- 夜聞?dòng)v篥滄江上,衰年側(cè)耳情所向。 -- 出自唐·杜甫·夜聞?dòng)v篥
- 時(shí)向歌中聞一句,未容傾耳已傷心。 -- 出自唐·白居易·聞歌者唱微之詩
- 一夜北風(fēng)吹裂屋,石樓無耳不曾聞。 -- 出自宋·陸游·夜坐
- 劍忽拄頤都將相,帽曾壓耳隱山林。 -- 出自宋·陸游·詠史
- 行年垂七十,霜雪紛滿幘,耳目雖已衰,亦未與人隔。 -- 出自宋·陸游·白發(fā)
- 惟嗟婦女不解事,深屋揜耳藏嬰孩。 -- 出自宋·陸游·雷
- 百斤長刀兩石弓,飽將兩耳聽秋風(fēng)。 -- 出自宋·陸游·秋風(fēng)曲
- 愛此宮商有真意,與君傾耳盡今朝。 -- 出自宋·王安石·和崔公度家風(fēng)琴八首
- 人事反復(fù)那能知,讒言入耳須臾離。 -- 出自宋·王安石·君難托
- 酒酣眾史稍欲起,小胡捽耳爭留連。 -- 出自宋·王安石·北客置酒
- 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 -- 出自宋·歐陽修·贈(zèng)無為軍李道士二首
- 文章無用等畫虎,名譽(yù)過耳如飛蠅。 -- 出自宋·歐陽修·送徐生之澠池
- 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 -- 出自宋·歐陽修·贈(zèng)沈遵
- 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耳誰聽。 -- 出自宋·秦觀·滿庭芳·紅蓼花繁
- 癢肌遭眊刺,--韓愈啾耳聞雞生。 -- 出自唐·韓愈·城南聯(lián)句
- 茅柴乞暖卻得冷,聊復(fù)爾耳三兩卮。 -- 出自宋·楊萬里·次東坡先生用六一先生雪詩律令龜字二十韻舊
- 向來無法可宣說,為問有耳如何聽? -- 出自宋·范成大·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巔,一名勝
- 聞?dòng)凶蜂h傳好語,從今側(cè)耳為君聽。 -- 出自宋·范成大·三次喜雨詩韻少伸嘉頌
- 有個(gè)人人,生得濟(jì)楚,來向耳畔,問道今朝醒未。 -- 出自宋·周邦彥·紅窗迥·幾日來
- 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 -- 出自唐·賈島·早蟬
- 暑風(fēng)披襟著菡萏,夜月洗耳聽潺湲。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次韻叔父臺源歌
- 自言欲解羇銜去,不能帖耳駕鹽車。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答王晦之見寄
- 伏中一曬不可緩,旱田蒼耳猶難得。 -- 出自宋·蘇轍·外孫文九伏中入村曬麥
- 高人處世心淡泊,眾聲過耳皆為樂。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東陽水樂亭歌
- 憂愁真能散凄焄,萬事過耳今不聞。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生日見寄
- 何人上馬氣吞虎,狐帽壓耳皮蒙膺。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司竹監(jiān)燒葦園因獵園下
- 樹影連天開翠幕,鳥聲入耳當(dāng)歌童。 -- 出自宋·蘇轍·春盡
- 云水醒心鳴好鳥,玉沙清耳漱寒流。 -- 出自宋·曾鞏·凝香齋
- 偶來到此醒心目,便欲洗耳辭囂喧。 -- 出自宋·曾鞏·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
- 別后壯懷應(yīng)努力,白頭傾耳聽徽音。 -- 出自宋·曾鞏·送韓延評
- 不似秦箏能合意,滿堂傾耳十三弦。 -- 出自宋·曾鞏·贈(zèng)彈琴者
- 勢利相交何足道,已知余耳愧陳雷。 -- 出自宋·司馬光·和景文議交絕句
- 楮衾不暖不成眠,虎聲入耳猿聲又。 -- 出自宋·白玉蟾·仙巖行
- 聞道青城有老吳,話頭入耳十年余。 -- 出自宋·白玉蟾·贈(zèng)吳草裘
- 松上掛瓢枝幾變,石間洗耳水空流。 -- 出自唐·錢起·謁許由廟
- 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 -- 出自唐·張祜·雜曲歌辭·車遙遙
- 也不管、滴破故鄉(xiāng)心,愁人耳。 -- 出自宋·無名氏·滿江紅·斗帳高眠
- 後梅子青時(shí),楊花飛絮,側(cè)耳聽,喜鵲□哩。 -- 出自宋·無名氏·祝英臺近·掩琵琶
- 紅燭射眸從結(jié)客,清歌帖耳苦憐翁。 -- 出自宋·梅堯臣·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
- 聞到罽庭尤苦寒,譯言揉耳不譏彈。 -- 出自宋·梅堯臣·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