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在第3個字的詩句
河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出自·朱德·記南征諸將
- 耿斜河,疏星殘月,斷云微度。 -- 出自·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 花滿河陽,為君羞褪晨妝茜。 -- 出自宋·吳文英·燭影搖紅·賦德清縣圃古紅梅
-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 出自唐·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古意 / 獨不見
- 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 -- 出自宋·張孝祥·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 對山河百二,淚痕沾血。 -- 出自宋·王清惠·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 佇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 -- 出自宋·吳文英·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
- 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 -- 出自宋·吳文英·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
-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 出自唐·杜甫·悲青坂
- 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 -- 出自南北·庾信·重別周尚書
- 楓落河梁野水秋。淡煙衰草接郊丘。 -- 出自宋·蘇庠·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秋
-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 出自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 出自宋·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 出自唐·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 雁聚河流濁,羊群磧草膻。 -- 出自唐·齊己·送人游塞
-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 出自兩漢··青青河畔草
- “相送河洲晚,蒼茫別思盈。”全詩鑒賞 -- 出自··
- 夜分河漢轉,起視溟漲闊。 -- 出自唐·李白·江上寄元六林宗
-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 出自唐·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 我在河南別離久,那堪坐此對窗牖。 -- 出自唐·李白·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 欲執河梁手,還升月旦堂。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欲執河梁手
- 路盡河回人轉舵。 --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 暮春別李公擇
-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出自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 草沒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門。 -- 出自宋·蘇軾·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
- )子河駿馬方爭出,(麟府馬,出子河汊。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常父送張天覺河東提刑
- 共怪河南門下客,不應萬里向長沙。 -- 出自宋·蘇軾·送喬施州
- 風吹河漢掃微云,步屟中庭月趁人。 -- 出自宋·蘇軾·臺頭寺步月得人字
- (時熙河新獲鬼章。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
- 更欲河邊幾來往,只今霜雪已蒙頭。 -- 出自宋·蘇軾·行宿泗間見徐州張天驥次舊韻
- 留詩河上慰離別,草書未暇緣匆匆。 -- 出自宋·蘇軾·王頤赴建州錢監求詩及草書
- 起觀河漢流,步屧響長廊。 -- 出自宋·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二首
- (將赴河中,密邇太華,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滅雁蕩也。 -- 出自宋·蘇軾·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 起觀河漢流,步屐響長廓。 -- 出自宋·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二首(前次韻,后不
- 南去河千頃,?大水中相別。 -- 出自宋·蘇軾·送楊奉禮
- 誰謂河廣? -- 出自先秦·詩經·河廣
-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 出自·毛澤東·四言詩·祭黃帝陵
-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 出自唐·杜甫·石壕吏
-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 出自唐·杜甫·恨別
- 每惜河湟棄,新兼節制通。 -- 出自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
- 且喜河南定,不問鄴城圍。 -- 出自唐·杜甫·憶弟二首
-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是骨。 -- 出自唐·杜甫·悲青坂
- 隴右河源不種田,胡騎羌兵入巴蜀。 -- 出自唐·杜甫·天邊行
- 未散河陽卒,思明偽臣妾。 -- 出自唐·杜甫·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 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 -- 出自唐·杜甫·官定后戲贈(時免河西尉,為右衛率府兵曹)
- 昔罷河西尉,初興薊北師。 -- 出自唐·杜甫·夔府書懷四十韻
- 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翠浪吞平野
- 但教河伯、休慚海若,大小均為水耳。 -- 出自宋·辛棄疾·哨遍·一壑自專
- 有如河岳氣,相合方氛氳。 -- 出自唐·白居易·寄微之三首
- 烏鵲,河名。 -- 出自唐·白居易·正月三日閑行
- 每日河南府,依然似到家。 -- 出自唐·白居易·自罷河南,已換七尹,每一入府,悵然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