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在第3個字的詩句
河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見《河岳英靈集》) -- 出自唐·王灣·句
- 十旬河朔應虛醉,八柱天臺好納涼。 -- 出自唐·錢起·避暑納涼
- 碧空河色淺,紅葉露聲虛。 -- 出自唐·錢起·秋夜寄張、韋二主簿
- 曾嘆河中木,斯言憶古人。 -- 出自唐·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 部領河源去,悠悠隴水分。 -- 出自唐·李端·奉送宋中丞使河源
- 一聞河塞上,非是欲權兵。 -- 出自唐·張祜·感河上兵
- 向黃河浪里翻筋斗。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切勸學人
- 鵲渡河橋,云游巫峽,溪泛碧桃花片。 -- 出自宋·無名氏·喜遷鶯·早梅天氣
- 行種河陽桃李,即飛詔、入廁朝紳。 -- 出自宋·無名氏·慶清朝·節過重三
- 海晏河清,盛朝侍,群臣喜呼萬歲,萬人民,開樂業,愿吾皇、增福壽。 -- 出自宋·無名氏·游月宮令
- 仍寄河東薛太守,更與斟酌無閑扁。 -- 出自宋·梅堯臣·寄題終守園池
- 關西河東亦如此,軍食雖足民實虛。 -- 出自宋·梅堯臣·送河北轉運使陳修撰學士
- 舊來河內守,父老將衣挽。 -- 出自宋·梅堯臣·送薛公期比部歸絳州展墓
- 往者河朔饑,奔送劇鳧鶩。 -- 出自宋·梅堯臣·送張諷寺丞赴青州幕
- 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 -- 出自宋·梅堯臣·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覺寺避暑
- 高高河漢流,肯下借湔漱。 -- 出自宋·梅堯臣·答張子卿秀才
- 後於河內逢,秀峻美髯胡。 -- 出自宋·梅堯臣·逢雷太簡殿丞
- 常聞河間守,介直天下無。 -- 出自宋·梅堯臣·送韓子文寺丞通判瀛州
- 好學河陽政,栽花作縣春。 -- 出自宋·梅堯臣·送吳辯叔知鞏縣
- 星通河漢上,珠亂里閭間。 -- 出自宋·梅堯臣·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賦詩得閑字
- 自我河橋來,清話殊未已。 -- 出自宋·梅堯臣·子聰惠書備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
- 往在河南佐王宰,王收書畫盈數車。 -- 出自宋·梅堯臣·賦石昌言家五題其四懷素草書
- 故人河內守,昨日報已亡。 -- 出自宋·梅堯臣·哭尹子漸
- 天有河鼓亦焜煌,持比負鼎干成湯。 -- 出自宋·梅堯臣·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見遺因呈祭酒吳公
- 日憂河涸,運借煩神。 -- 出自宋·梅堯臣·力漕篇呈發運王司封寶臣
- 去約河堤春柳動,與君吹紫步徘徊。 -- 出自宋·梅堯臣·歷陽過杜挺之遂約同入汴
- 聲長河漢迥,影落戶庭寒。 -- 出自宋·梅堯臣·聞雁寄歐陽夷陵
- 未破河西寇,朝廷尚有憂。 -- 出自宋·梅堯臣·邵伯堰下王君玉餞王仲儀赴渭州經略席上命賦
- 設如河涸膠在步,縣邑亦足供雞豚。 -- 出自宋·梅堯臣·杜挺之新得知州將出京遺予薪芻豆
- 二月河魁將,三千太乙軍。 -- 出自唐·楊炯·出塞
- 因思河朔民,輸稅供邊鄙。 -- 出自宋·王禹偁·對雪
- 金吾河朔人,事郡在賤列。 -- 出自宋·王禹偁·金吾
- 欲俟河清人壽幾,堯夫非是愛吟詩。 -- 出自宋·邵雍·首尾吟
- 欲俟河清人壽歲,兩眉能著幾多愁。 -- 出自宋·邵雍·林下五吟
- 秦破河山舊戰場,豈期民復見耕桑。 -- 出自宋·邵雍·觀兩漢吟
- 如江河,流不竭。 -- 出自宋·邵雍·堯夫吟
- 風背河聲近亦微,斜陽淡泊隔云依。 -- 出自宋·邵雍·依韻和君實端明洛濱獨步
- 客說河州事,經營杳未涯。 -- 出自宋·邵雍·杏香花
- 皇謂河公兮何不仁。 -- 出自漢·劉徹·瓠子歌
- 逍遙河堤上。 -- 出自魏晉·王粲·從軍詩
- 今傷河易。 -- 出自南北·蕭衍·七夕詩
- 送別河之陽。 -- 出自南北·蕭衍·搗衣詩
- 猶重河東賦。 -- 出自南北·蕭衍·閶闔篇
- 裊裊河堤樹。 -- 出自南北·徐陵·折楊柳
- 發改河陽鬢,衣余京洛塵。 -- 出自隋·呂讓·和入京
- 常記河陽花縣里,恰如飯顆山逢。 -- 出自宋·晁補之·臨江仙·常記河陽花縣里
- 望隋河一帶,傷心霧靄,遣離魂斷。 -- 出自宋·晁補之·水龍吟·滿湖高柳搖風
- 無計河西尋杜家,海棠空詠去年花。 -- 出自宋·晁補之·呈文潛
- 下俯河兩涯,牛馬細不辨。 -- 出自宋·晁補之·同劉景文登大安閣
- 未信河灘宜海棠,十株立致非所望。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孔毅父種花因送海棠廳三大字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