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在第3個字的詩句
承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 出自唐·駱賓王·送別
- 三入承明。 -- 出自宋·蘇軾·行香子·三入承明
- 太守承議郎陸公,求泉上之亭名與詩。 -- 出自宋·蘇軾·泂酌亭詩?并引?
- 我倦承明苦求出,到處遺蹤尋六一。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
- 龍旂承祀,六轡耳耳。 -- 出自先秦·詩經·閟宮
-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 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此邦承平日,剽劫吏所羞。 -- 出自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書求。 -- 出自唐·杜甫·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
- 委曲承顏體,鶱飛報主身。 -- 出自唐·杜甫·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
- 差肩承詔旨,連署進封章。 -- 出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 惡苗承沴氣,欣然得其所。 -- 出自唐·白居易·夏旱
- 清晨承詔命,豐歲閱田閭。 -- 出自唐·白居易·太和戊申歲大有年,詔賜百寮出城觀稼,謹書
- 遺簪承舊念,剖竹授新官。 -- 出自唐·白居易·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澤聊書鄙誠
- 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 出自唐·白居易·德宗皇帝挽歌詞四首
- 業大承宗祖,功成付子孫。 -- 出自唐·白居易·德宗皇帝挽歌詞四首
- 芳草承蹄葉,垂楊拂頂枝。 -- 出自唐·白居易·有小白馬乘馭多時,奉使東行至稠桑驛,溘然
- 一別承明三領郡,甘從人道是粗才。 -- 出自唐·白居易·赴蘇州至常州答賈舍人
- 且有承家望,誰論得力時。 -- 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道保生三日
- 把酒承花花落頻,花香酒味相和春。 -- 出自唐·白居易·座上贈盧判官
- 軟草承趺坐,長松響梵聲。 -- 出自唐·王維·登辨覺寺
- 瓊筵承湛露。 -- 出自唐·王維·奉和圣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制
- 髧髦承學紹興前,歷看人間七十年。 -- 出自宋·陸游·書嘆
- 士節承平日,人材南渡時。 -- 出自宋·陸游·春雨
- 斷簡承孤學,窮閻負壯心。 -- 出自宋·陸游·述感
- 好學承家夙所奇,蠹編殘簡共娛嬉。 -- 出自宋·陸游·示子虡
- 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 -- 出自先秦·屈原·招魂
- 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 -- 出自唐·李賀·客游
- 水光承步輦,花氣入釣陳。 -- 出自宋·王安石·擬和御制賞花釣魚
- 投老承明無補助,得為湘守即隨公。 -- 出自宋·王安石·送沈興宗察院出使湖南
- 千嶂承宇,百泉繞溜。 -- 出自宋·王安石·寄蔡氏女子二首
- ④愿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 -- 出自唐·孟浩然·云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①
- 幸奏承云樂,同晞湛露陽。 -- 出自唐·張九齡·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
- 豈不承明入,終云幽意多。 -- 出自唐·張九齡·賀給事嘗詣蔡起居郊館有詩因命同作
- 夫子承大名,少年振芳塵。 -- 出自唐·劉禹錫·送華陰尉張苕赴邕府使幕
- 今日承芳訊,誰言贈袞榮。 -- 出自唐·劉禹錫·南海馬大夫見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
- 星象承烏翼,蠻陬想犬牙。 -- 出自唐·劉禹錫·晚歲登武陵城顧望水陸悵然有作
- 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 -- 出自唐·岑參·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凱歌六首
-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 -- 出自唐·岑參·過梁州奉贈張尚書大夫公
- 前日承恩白虎殿,歸來見者誰不羨。 -- 出自唐·岑參·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
- 何幸承命日,得與夫子俱。 -- 出自唐·岑參·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
- 椒涂承茂渥,嬪壺范柔儀。 -- 出自宋·歐陽修·端午帖子詞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 一出承明七換麾,君恩復許上彤墀。 -- 出自宋·秦觀·寄孫莘老少監
- 肇禋承帝祉,肆眚順民情。 -- 出自宋·秦觀·次韻蔣穎叔南郊祭告上清儲祥宮
-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 -- 出自魏晉·曹植·贈白馬王彪
- 大魏承天璣。 -- 出自魏晉·曹植·秋胡行
- 輕云承蓋。 -- 出自魏晉·曹植·責躬
- 侍人承顏色。 -- 出自魏晉·曹植·大魏篇
- 蘭芷承雕輦,杉蘿入畫堂。 -- 出自唐·溫庭筠·題翠微寺二十二韻
- 云栱承跗邐,羽葆背花重。 -- 出自唐·溫庭筠·長安寺
- 觸邪承密勿,持法奉訏謨。 -- 出自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