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在第3個字的詩句
簪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伊昔簪白筆,幽都逐游魂。 -- 出自唐·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
- 雖將簪組狎,若與煙霞親。 -- 出自唐·李白·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 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滅決囚禁。自
-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出自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
- 隨意簪葛巾,仰慚林花盛。 -- 出自唐·杜甫·早發
- 荊玉簪頭冷,巴箋染翰光。 -- 出自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
- 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東頭。 -- 出自宋·辛棄疾·柳梢青·姚魏名流
- 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長。 -- 出自宋·辛棄疾·臨江仙 簪花屢墮,戲作
- 瓶沉簪折知奈何? -- 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
- 一從簪笏事金貂,每借溫顏放折腰。 -- 出自唐·白居易·江西裴常侍以優禮見待又蒙贈詩輒敘鄙誠用伸
- 常時簪組累,此日和身忘。 -- 出自唐·白居易·朝回游城南
- 雖在簪裾從俗累,半尋山水是閑游。 -- 出自唐·白居易·思往喜今
- 親勞簪組送,欲趁鶯花還。 -- 出自唐·王維·留別丘為
- 故里簪纓換,都門巷陌新。 -- 出自宋·陸游·兀兀
- 意適簪花舞,身輕拾杖行。 -- 出自宋·陸游·識喜
- 紗帽簪花舞,盆池弄水嬉。 -- 出自宋·陸游·自嘲老態
- 醉帽簪花舞,漁舟聽雨眠。 -- 出自宋·陸游·贈道流
- 有恨簪花懶,無聊斗草稀。 -- 出自唐·杜牧·為人題贈二首
- 褥縫簪雙線,鉤絳辮五總。 -- 出自唐·李賀·惱公
- 省門簪組初成列,云路鴛鸞想退朝。 -- 出自唐·劉禹錫·洛中初冬拜表有懷上京故人
- 先生簪紱後,世系本綿瓜。 -- 出自宋·秦觀·送陳太初道錄
-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 出自唐·柳宗元·溪居
- 水玉簪頭白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 -- 出自唐·溫庭筠·題李處士幽居
- 豸冠簪鐵柱,螭首對金鋪。 -- 出自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
- 幾侄簪裾盛,諸生禮樂循。 -- 出自宋·范仲淹·寄贈林逋處士
- 我受簪組身,我生天地爐。 -- 出自唐·元稹·苦雨
- 一朝簪惠文,客事信陵君。 -- 出自唐·韓翃·贈別太常李博士兼寄兩省舊游
- 滿臺簪白筆,捧手戀清暉。 -- 出自唐·韓翃·送張丞歸使幕(一作張繼詩)
- 列位簪纓序,隱居林野躅。 -- 出自唐·李嶠·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
- 萬數簪花滿御街,圣人先自景靈回。 -- 出自宋·姜夔·郊禮后景靈宮薛謝紀事
- 誰云簪紱坐成禽,亦漫為官漫好音。 -- 出自宋·范成大·寄虎丘范長老
- 漢代簪纓盛,梁園雉堞雄。 -- 出自唐·羅隱·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
- 滿臺簪白筆,捧手戀清輝。 -- 出自唐·張繼·送張中丞歸使幕
- 一被簪裳裹,長遭羅網牽。 -- 出自宋·蘇轍·臘雪五首
- 嘆霜簪練發。 -- 出自宋·吳文英·六丑·漸新鵝映柳
- 肅矣簪纓。 -- 出自南北·沈約·梁雅樂歌 牷雅
- 物情簪屨尚須念,人道交親那可輕。 -- 出自宋·曾鞏·送關彥遠
- 瞻望簪紳共,吁嗟館舍捐。 -- 出自宋·司馬光·祁國正獻公挽歌三首
- 小冠簪短發,衣裾輕獵獵。 -- 出自宋·司馬光·夏夜
- 脫略簪紳累,沈冥丘壑情。 -- 出自宋·司馬光·丁尚書挽詞二首
- 勿辭簪弁傾,頹然倒樽席。 -- 出自宋·司馬光·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
- 東閣簪裾散,西芒宅兆新。 -- 出自宋·司馬光·宋相國挽辭二首
- 問望簪紳舊,恩華雨露重。 -- 出自宋·司馬光·送史館任祠部河東轉運使
- 諫垣簪筆接英游,今日華顛昔日尤。 -- 出自宋·司馬光·和樂道再以詩見寄
- 猶恨簪紳未離俗,荷衣蕙帶始相宜。 -- 出自宋·司馬光·花庵詩寄邵堯夫
- 雖為簪帶拘,雅尚林樊逸。 -- 出自宋·司馬光·送薯蕷苗與興宗
- 誠厭簪紳累,難堪獄訟嘩。 -- 出自宋·司馬光·君倚示詩有歸吳這興為詩三十二韻以贈
- 聯翩簪組,滿門輝映金璧。 -- 出自元·元好問·念奴嬌·嚴陵臺畔
- 主第簪纓滿。 -- 出自唐·陳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
- 鏤管簪花書小字,把郎詩學魯? -- 出自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