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在第3個(gè)字的詩句
灞在第三個(gè)字的詩句
-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 出自唐·李白·灞陵行送別
- 煙樹灞陵岸,風(fēng)塵長樂坡。 -- 出自唐·白居易·何處難忘酒七首
-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 出自唐·李商隱·淚
-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 -- 出自唐·李商隱·舊將軍
- 夜出灞亭雖跌宕,也勝歸作老馮唐。 -- 出自宋·陸游·北窗閑詠
- 寧吟灞橋雪,不掃舍人門。 -- 出自宋·陸游·蘇韜光節(jié)推挽歌詞
- 棘門灞上勿兒戲,犬羊豈憚?dòng)妪R盟。 -- 出自宋·陸游·晚登子城
- 棘門灞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 -- 出自宋·王安石·白溝行
- 置酒灞亭別,高歌披心胸。 -- 出自唐·岑參·送祁樂歸河?xùn)|
- 翻作灞陵客,憐君丞相家。 -- 出自唐·岑參·送宇文南金放后歸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 出自唐·岑參·喜韓樽相過
- 羞過灞陵樹,歸種汶陽田。 -- 出自唐·岑參·送孟孺卿落第歸濟(jì)陽
- 相思灞陵月,只有夢(mèng)偏勞。 -- 出自唐·岑參·陜州月城樓送辛判官入奏
- 山開灞水北,雨過杜陵西。 -- 出自唐·岑參·浐水東店送唐子歸嵩陽
- 看君灞陵去,匹馬成皋還。 -- 出自唐·岑參·送鄭堪歸東京汜水別業(yè)(得閑字)
- 遙登灞岸空回首,不見長安但舉頭。 -- 出自宋·歐陽修·舟中望京邑
- 梅花灞水別,宮燭驪山醒。 -- 出自唐·韓愈·答張徹
- 遨游灞水曲,風(fēng)月洛城端。 -- 出自唐·駱賓王·疇昔篇
- 魂飛灞陵岸,淚盡洞庭流。 -- 出自唐·駱賓王·晚泊江鎮(zhèn)
- 時(shí)從灞陵下,垂釣往南澗。 -- 出自唐·王昌齡·獨(dú)游
- 獨(dú)飲灞上亭,寒山青門外。 -- 出自唐·王昌齡·宿灞上寄侍御(王與)弟
- 為問灞橋風(fēng)雪里,何如田舍火爐頭? -- 出自宋·范成大·南塘冬夜倡和
- 惆悵灞亭相送去,云中琪樹不同攀。 -- 出自唐·張籍·送施肩吾東歸
- 相逢灞浐間,親戚不相顧。 -- 出自唐·孟郊·雜曲歌辭·灞上輕薄行
- 對(duì)酒灞亭暮,相看愁自深。 -- 出自唐·劉長卿·送友人東歸
- 歸來灞陵上,猶見最高峰。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仙人祠
- 送君灞陵岸,糾郡南海湄。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
- 今朝灞浐雁,何夕瀟湘月。 -- 出自唐·賈島·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
- 不似灞橋風(fēng)雪中,半臂騎驢得佳句。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奉和慎思寺丞太康傳舍相逢并寄扶溝程太丞尉
- 游子灞陵道,美人長信宮。 -- 出自唐·羅隱·紅葉
- 柳攀灞岸狂遮袂,水憶池陽淥滿心。 -- 出自唐·羅隱·送進(jìn)士臧濆下第后歸池州
- 三月灞陵橋,心翦東風(fēng)亂。 -- 出自宋·吳文英·生查子
- 十載灞橋驢子上,爭如騎馬看廬山。 -- 出自宋·戴復(fù)古·廬山馬上
- 禮弘灞汭。 -- 出自南北·沈約·九日侍宴樂游苑詩
- 不比灞陵多送遠(yuǎn)。 -- 出自宋·張先·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
- 葉落灞陵如翦。 -- 出自宋·張先·玉聯(lián)環(huán)/解連環(huán)
- 正是灞陵春酬綠,仲宣何事獨(dú)辭家? -- 出自唐·韋莊·出關(guān)
- 芳草灞陵春岸,柳煙深,滿樓弦管。 -- 出自唐·韋莊·上行杯·白馬玉鞭金轡
- 芳草灞陵春岸,柳煙深,滿樓弦管,一曲離聲腸寸斷。 -- 出自唐·韋莊·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
- 誰知灞陵下。 -- 出自南北·庾信·奉和趙王西京路春旦詩
- 裴回灞亭上,不語自傷春。 -- 出自唐·戴叔倫·送友人東歸(一作方干詩,題云送盧評(píng)事東歸
- 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綠。 -- 出自唐·劉希夷·相和歌辭·采桑
- 因君灞陵別,故國一回看。 -- 出自唐·李端·送丁少府往唐上
- 春風(fēng)灞水上,飲馬桃花時(shí)。 -- 出自唐·李端·留別故人(一作李頎詩)
- 回顧灞陵上。 -- 出自南北·蕭衍·邯鄲歌
- 筵開灞岸臨清淺,路去藍(lán)關(guān)入翠微。 -- 出自唐·曹松·送曾德邁歸寧宜春
- 不遠(yuǎn)灞陵邊,安居向十年。 -- 出自唐·裴迪·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 獨(dú)向灞陵東北望,一封書寄萬重心。 -- 出自唐·李頻·長安寓居寄柏侍郎
- 空將灞陵酒,酌送向東人。 -- 出自唐·李頻·長安感懷
- 春風(fēng)灞岸空回首,落日西陵更斷腸。 -- 出自宋·張孝祥·瑞鷓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