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在第3個字的詩句
灞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三月灞橋煙共雨。 -- 出自宋·張孝祥·天仙子·三月灞橋煙共雨
- 寒驢灞橋雪,可人天一言。 -- 出自宋·方岳·次韻程少章投贈
- 風雪灞橋籬落間,寒驢乘興寄曾攀。 -- 出自宋·方岳·次韻宋尚書山居十五詠·梅坡
- 莫上灞陵橋上望,楚天云盡蜀波來。 -- 出自宋·釋斯植·過故城
- 不是灞橋難話別,垂楊空折去年技。 -- 出自宋·釋斯植·送故人之江東
- 何須灞岸蹇驢夜,更學幽人老婢聲。 -- 出自宋·晁說之·還諸君唱和雪詩次韻二首
- 不堪灞水匆匆別,待寄越膏重覓辭。 -- 出自宋·晁說之·圓機再以梅絕句為謝復作二絕
- 明日灞陵新霽后,馬頭煙樹綠相迎。 -- 出自唐·高蟾·灞陵亭
- 笑殺灞橋翁。 -- 出自宋·劉克莊·菩薩蠻·小鬟解事高燒燭
- 今日灞陵陵畔見,春風花霧共茫茫。 -- 出自唐·貫休·灞陵戰叟
- 朝從灞陵獵,暮宿投平康。 -- 出自宋·張舜民·紫騮馬·紫騮馬
- 憶自灞陵別後。 -- 出自宋·蔡伸·上陽春/驀山溪
- 相別灞水湄,夾水柳依依。 -- 出自唐·劉駕·送友下第游雁門
-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慘戚。 -- 出自唐·劉駕·送李垣先輩歸嵩少舊居
- 一條灞水清如劍,不為離人割斷愁。 -- 出自唐·沈彬·都門送別
- 龍飛灞水上,鳳集岐山陽。 -- 出自唐·袁朗·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 枉君灞陵什,回首徒酸辛。 -- 出自唐·獨孤及·庚子歲避地至玉山,酬韓司馬所贈
- 始從灞陵下,遙遙度朔野。 -- 出自宋·袁瓘·鴻門行
- 青春灞亭別,此去何時還。 -- 出自唐·房白·送蕭穎士赴東府,得還字
- 等有灞陵橋上興,不妨頻著小詩夸。 -- 出自宋·陳造·次韻楊宰
- 饒為灞橋句,會奏蔡城功。 -- 出自宋·陳造·次韻楊宰雪
- 正憐灞上詩無繼,似與山陰客有期。 -- 出自宋·曾惇·次洪景伯韻
- 不見灞陵原上柳,往來過盡蹄輪。 -- 出自宋·許庭·臨江仙·不見灞陵原上柳
- 車馬灞橋中。 -- 出自宋·趙師俠·浪淘沙·搖曳萬絲風
- 北涉灞川,明月華映郭,夜登華子岡頭立。 -- 出自宋·汪莘·哨遍·近臘景和
- 依依灞橋怨別。 -- 出自宋·高觀國·解連環·露條煙葉
- 將扶灞上真人業,未說隆中宰相功。 -- 出自宋·李曾伯·代益昌憲運兩司宴制帥樂語口號
- 豈若灞橋驢,領此一段奇。 -- 出自宋·衛宗武·北山遇雪
- 明發灞灞橋上路,藉君帆力更吹噓。 -- 出自宋·柴望·別永嘉使君趙致軒
- 袖手灞橋道,懷人心事清。 -- 出自宋·胡仲弓·雪后
- 多謝灞陵陽上柳,與人頭上拂塵埃。 -- 出自唐·李山甫·句
- 深謝灞陵堤畔柳,與人頭上拂塵埃。 -- 出自唐·李山甫·下第出春明門
- 今日灞陵橋上過,路人應笑臘前回。 -- 出自唐·盧尚卿·東歸詩
- 落日灞橋飛雪里,已聞南院有看期。 -- 出自唐·黃滔·入關言懷
- 惆悵灞橋路,秋風誰入行。 -- 出自唐·黃滔·壬癸歲書情
- 蕭條灞亭岸,寂寞杜陵原。 -- 出自唐·豆盧回·登樂游原懷古
- 莫向灞陵嗔醉尉,何人猶識故將軍? -- 出自清·方文·都下竹枝詞
- 紛紛灞上旅,太增貴肥腯。 -- 出自宋·張镃·吳疾愈約客游湖上園
- 雪風灞橋路,想見形夢寐。 -- 出自宋·張镃·俞玉汝以詩編來因次卷首韻
- 控驢灞橋坳,縱棹剡溪曲。 -- 出自宋·葉茵·晚年辟地為圃僭用老坡和靖節歸田園居六韻
- 卻鄰灞水長亭西,幾樹柔條不得老。 -- 出自宋·林景熙·柳下漁次韻
- 一笠灞橋驢,吟鞍且臨汝。 -- 出自宋·黃力敘·送陳隨隱江西
- 飄來灞岸春風絮,演下瀛洲玉斛塵。 -- 出自宋·呂聲之·和張主簿喜雪
- 應記灞橋人寂寞,依然風雪撚霜髭。 -- 出自宋·潘檉·贈姜邦杰
- 湊入灞橋成一畫,楊花吹雪糝吟須。 -- 出自宋·吳龍翰·繁昌道中
- 子嬰灞上降漢王,四十余年非久計。 -- 出自宋·楊簡·歷代詩·泰
- 將經灞陵樹,先看洛陽花。 -- 出自宋·祖無擇·送宋寺丞通判邛州
- 封似灞陵終用儉,衣留軒冢合成仙。 -- 出自明·黎民表·祇事昭陵述感
- 陰疑灞水橋邊合,絲學靈和殿里柔。 -- 出自明·錢希言·武昌柳二首
- 最是灞陵橋下水,晚來流出轉潺湲。 -- 出自明·殷奎·出長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