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在第3個字的詩句
洪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緬思洪崖術,欲往滄海隔。 -- 出自唐·李白·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 觀兵洪波臺,倚劍望玉關。 -- 出自唐·李白·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兵
- 可憐洪上石,誰聽月中聲。 -- 出自宋·蘇軾·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 晚來洪澤口,捍索響如雷。 -- 出自宋·蘇軾·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 時來洪上看遺跡,忍見屐齒青苔窠。 -- 出自宋·蘇軾·百步洪二首
- 舂人洪蓄積,祖廟享恭虔。 -- 出自宋·蘇軾·豐年有高廩詩
-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 -- 出自·毛澤東·七律·洪都
- 前臨洪濤寬,卻立蒼石大。 -- 出自唐·杜甫·萬丈潭
- 揚舲洪濤間,仗子濟物身。 -- 出自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
- 春風洪濤壯,谷轉頗彌旬。 -- 出自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 聞道洪河坼,遙連滄海高。 -- 出自唐·杜甫·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 笑拍洪崖,問千丈、翠巖誰削? -- 出自宋·辛棄疾·滿江紅 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 生非洪水時,胡為在巢窟! -- 出自宋·陸游·書幸
- 堯咨洪水際,羲畫結繩余。 -- 出自宋·陸游·書房雜詠
- 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 出自唐·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 -- 出自唐·劉禹錫·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 --韓愈洪赦方下究,武飆亦旁魄。 -- 出自唐·韓愈·晚秋郾城夜會聯句
-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 出自宋·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
- 又從洪澤泝清淮,積雨連宵曉頓開。 -- 出自宋·楊萬里·曉出洪澤霜晴風順
- 前日洪州牧,念此常嗟訝。 -- 出自唐·元稹·茅舍
- 莫辨洪波極,誰知大壑東。 -- 出自南北·謝靈運·行田登海口盤嶼山詩
- 徒壯洪鐘秘高閣,萬金費盡工雕鑿。 -- 出自唐·盧綸·慈恩寺石磬歌
- 愧無洪鐘響,十不答二三。 -- 出自宋·黃庭堅·送醇父歸蔡
- 云歸洪井枝柯斂,水下漳江氣色粗。 -- 出自唐·羅隱·鐘陵見楊秀才(一題作見進士楊尋)
- 百步洪西白浪翻,戲馬臺南云岫滿。 -- 出自宋·蘇轍·送梁交之徐州
- 百步洪頭水,秋霖一夜渾。 -- 出自宋·賀鑄·懷寄寇元弼王文舉十首之五游百步洪
- 伊我洪族。 -- 出自南北·沈約·贈沈錄事江水曹二大使詩
- 肩拍洪崖,手攜子晉,夢里暫辭塵宇。 -- 出自宋·朱敦儒·聒龍謠·肩拍洪崖
- 金躍洪爐動,云驅眾蟄驚。 -- 出自唐·司空圖·丁巳元日
- 欲憑洪井真茶力,度遣力圭報谷神。 -- 出自宋·司馬光·雙井茶寄贈景仁
- 金入洪爐不厭頻,精真那計受纖塵? -- 出自元·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 托身洪波側。 -- 出自南北·謝朓·蒲生行
- 肩依洪崖右,道在靈運前。 -- 出自宋·白玉蟾·長歌行
- 托身洪流。 -- 出自漢·嵇康·四言詩十一首 其二
- 方推洪范疇,更念大玄首。 -- 出自唐·陸龜蒙·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
- 肢銷洪水腦,棱聳梵天眉。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古杉三十韻
- 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 出自元·張養浩·登泰山
- 手攬洪縻。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手覽洪縻。 -- 出自宋·無名氏·奉禮歌
- 詎間洪纖韻,能齊搏拊功。 -- 出自宋·無名氏·笙磬同音
- 不獨洪水累堯德,堯仁未忍流驩共。 -- 出自宋·梅堯臣·十六日會靈火
- 中分洪造夏王力,橫截大山伊水流。 -- 出自宋·邵雍·留題龍門
- 九年洪水,七年大旱。 -- 出自宋·邵雍·水旱吟
- 臨此洪渚。 -- 出自魏晉·王粲·贈文叔良
- 浮邱洪崖總妄傳,最好只有三萬六千局。 -- 出自宋·陳著·弟茝家醉中趁筆
- 巨細洪纖在在,飛潛動植蕓蕓。 -- 出自元·姬翼·西江月·巨細洪纖在在
- 變化洪爐,存亡皆可,除外甚么堪畏。 -- 出自元·姬翼·齊天樂·自為形所累
- 斡旋洪造,整頓乾坤,雷轟電掣成章。 -- 出自元·姬翼·春從天上來 天壽節
- 殿棟洪紛冒紫霏,新聞再拜上丹墀。 -- 出自宋·宋祁·喜仲微學士直右史
- 陳陳洪庾催輸粟,往往吳山即鑄錢。 -- 出自宋·宋祁·送蔣御史漕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