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ǐ huài yuè bēng ㄌㄧˇ ㄏㄨㄞˋ ㄩㄝˋ ㄅㄥ禮壞樂崩(禮壞樂崩)
指為維護君臣上下等級秩序而建立的一套典章制度、禮儀教化遭到極大的破壞。《漢書·劉歆傳》:“《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讀之。故詔書稱曰:‘禮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閔焉。’”《北史·隋紀上·高祖文帝》:“《禮》云: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而大夫士之喪父母,乃貴賤異服。然則禮壞樂崩,由來漸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禮壞樂崩
成語(Idiom):禮壞樂崩
發音(Pronunciation):lǐ huài yuè b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儀崩潰,樂曲中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壞樂崩是指禮儀或樂曲的嚴肅和莊重被破壞或打斷的情況。它形容在莊重的場合中,由于某種原因,禮節被破壞或樂曲被打斷,導致場面尷尬或氣氛破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正式場合中,由于某種原因導致禮儀被破壞或樂曲中斷的情況。例如,當一場重要的音樂會因為技術故障而中斷,或者當一個莊重的儀式因為某人的失態而變得尷尬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音樂禮儀。在古代的宮廷音樂中,禮儀和樂曲都非常莊重,被視為對神明的敬意。因此,如果在演奏樂曲或進行儀式時,禮儀被破壞或樂曲中斷,會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失禮。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背景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壞樂崩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和發音分別為:禮(lǐ)- 禮儀;壞(huài)- 破壞;樂(yuè)- 樂曲;崩(bēng)- 中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婚禮上,新郎突然暈倒,禮壞樂崩,整個場面變得非常尷尬。
2. 由于電力故障,音樂會上的演出被迫中斷,禮壞樂崩,觀眾們感到非常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一個莊重的場合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壞掉的禮物和一把斷裂的樂器,使得場面變得尷尬和破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音樂和禮儀的發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禮儀和音樂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和“琴瑟和鳴”。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在生日派對上,蠟燭突然熄滅了,大家都笑了起來,禮壞樂崩。
2. 中學生(13-18歲):在學校的開幕式上,演講者突然忘詞了,禮壞樂崩,全場陷入尷尬的沉默。
3. 大學生(19-22歲):在音樂會上,樂團的演奏因為一位樂手的錯誤而中斷,禮壞樂崩,觀眾們感到非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