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查字典 > 起名網 > 起名故事 > 中國各地省會名字的由來
1、黑龍江省(黑) 1671年為抵御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筑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一說簡稱源于河流黑龍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將軍。1907年將其轄區改稱吉林省。取全稱中的吉字作為簡稱。 3、遼寧省(遼) 秦漢魏晉時代,在遼河以東設遼東郡,以西設遼西郡。北宋時,在今河北、遼寧一帶,契丹族建立遼國。遼金時代設置遼陽府。元設遼陽行省。明設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后因遼河流域為清朝發源地,取奉天承運之意,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改稱遼寧省。取全稱中的遼字作為簡稱。一說因境內有遼河,故簡稱遼。 4、河北省(冀) 戰國時,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轄區與今有出入。1928年設河北省。轄區相當于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 5、山西省(晉)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西的地區稱為山西。元時,稱太行山以西為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司,這是山西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明處設山西省。轄區為春秋時晉國地,故簡稱晉。 6、青海省(青) 因境內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據《水經注》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這里就稱青海了,也有寫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為正名。1928年設青海省。 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青海湖故簡稱青。 7、山東省(魯)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地區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 。清初設山東省。 轄區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 8、河南省(豫)古稱 古稱黃河以南地區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 轄區相當于《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 9、江蘇省(蘇) 清康熙6年(1667年)設江蘇省,取兩江總督駐所江寧(今南京市)和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 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今安慶市)和經濟都會徽州(今歙縣)二府首字組成安徽省。 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別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一說認為因境內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稱皖公山,故簡稱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盤回曲折之意。戰國時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東漢將浙江分為浙東、浙西2個地區。唐以后這2個地 區轉化為政區名稱。明初設浙江省。 取全稱中的浙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古稱浙江,故簡稱浙。 12、福建省(閩)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此設閩中郡。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唐開元年間設福建節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兩 州的名字組成的。元設福建行省。明設福建省至今。轄區古為閩越族聚居地,故簡稱閩。一說因境內有閩江,故簡稱閩。 13、江西省(贛) 唐代設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設江南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后皆設江西省。 因贛江縱貫全省,故簡稱贛。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 置湖南省。 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16、廣東省(粵) 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東省。 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 17、臺灣省(臺) 臺灣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臺灣在秦漢時稱東鳀。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歷年間正式在公文上 使用臺灣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臺灣省。 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 18、海南省(瓊) 因其位于南中國海域,境內最大島嶼又叫海南島,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稱這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19、甘肅省(甘或隴) 甘肅一名始于11世紀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 肅。元設甘肅行省,明代并入陜西省,清代恢復省治。 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稱甘。 由于甘、陜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別稱隴西,故又簡稱隴。 20、陜西省(陜或秦) 陜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陜而治,今陜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陜塬,當時的陜西就是陜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后 設陜西節度使,陜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設陜西路。元設陜西行省。清設陜西省。 取全稱中的陜字作為簡稱。 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轄區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節度使。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后將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 、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產生。元時合并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 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 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 22、貴州省(貴或黔) 宋代以前設矩州,因當地語音貴矩難分,故也寫做貴州,元初正式命名為貴州。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設貴州省。 取全稱中的貴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貴山,故簡稱貴。 轄區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唐屬黔中道,故又簡稱黔。一說認為境內有黔靈山、黔靈河,故簡稱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嶺以南,故名云南。西漢時設云南縣。三國蜀漢時設云南郡。元設云南行省。明設云南布政使司。清設云南省。 取全稱中的云字作為簡稱。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一說因境內有滇池,故簡稱滇。
中國各地省會名字的由來
來源:查字典起名網 發布時間: 2017-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