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馬溫名字的由來
來源:查字典起名網 發布時間: 2017-05-18
對于弼馬溫名字的由來,大家都知道是《西游記》第四回講述了孫悟空隨太白 金星初上天庭 后的故事,起初悟空以為弼馬溫是天界了不起的高官,后來了解 到此官職未入流品,不 由勃然大怒。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吳承恩創作的弼馬 溫形象是如何進行藝術構思的。
據后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載,古人們養馬常系獼猴于馬坊,令馬不畏,避 惡消百病也。 宋人朱翌在《猗覺寮雜記》中考證說,此俗源于《晉書郭璞傳》。 郭璞有次到大將軍趙固家,恰遇將軍所乘的良馬剛死去。郭璞找來二三十個身強力 壯的人,拿著長竿東行三十里,一路敲擊,在山林之中擒獲了一獼猴。帶至死馬前 ,獼猴吹氣于馬鼻。不一會,馬躍起,食草如常。死馬當著活馬醫的典故就出 于此。朱翌則認為故養馬多畜猿,為無馬疫。的習俗就是受了這個典故的影響 。
實際上,因為獼猴生性活潑,在馬廄里面上串下跳的,從而避免了廄馬懶惰貪 睡,使它能保持身體強 健,少得疾病。再由于獼猴身形瘦小,能夠平穩地坐立在馬 背上,有人則以飼養的獼猴來馴服烈馬。人們將此類猴稱為馬猴,文雅的稱呼 為馬廄猢猻,北宋詩人梅堯臣就寫過一首題為《詠楊高品馬廄猢猻》的詩,首 句即云:嘗聞養騏驥,避惡系獼猴。吳承 恩創作的弼馬溫形象,就是由 馬廄猢猻生發想象,進行了藝術構思。
2、弼馬溫名字的由來之吳承恩吳承恩乃江蘇淮安人。據《明一統志》載,在淮安府城內(今楚洲區)西南隅, 有一處道觀,名為紫極宮,宋熙寧年間,刺史楊杰作記云:嘗有神仙來游, 題詩于壁,筆跡漬入, 刮之不滅。李公麟畫猴戲馬,馬驚而圉人鞭之,時稱為奇筆 。李公麟畫于紫極宮的這 幅圖又見載于《錦繡萬花谷》、《古今事文類聚》等古 代類書。宋人陳師為此還作了一首《猴馬》詩:
沐猴自戲馬自驚,圉人未解猴馬情。
猴其天資馬何罪,意欲防患猶傷身。
異類相宜亦相失,同類相傷非所及。
志行萬里因一誤,吐豆龁荄甘伏櫪。
紫極宮雖然是北宋時期建筑,但見載于《明一統志》中,說明此建筑在明 代保持的 依然完好。從小就闊愛野史奇聞的吳承恩應經常到這里游覽,對紫極宮中 猴戲馬的壁畫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后來在構思《西游記》過程中,得到啟 發,創作出了諧謔成趣的 弼馬溫的故事。考歷代官制,并無弼馬溫之職, 所謂弼馬溫者,用得是諧音,即 避馬瘟也。
由弼馬溫的來歷,我們可以認定吳承恩是《西游記》的真正作者。他創作 的故事情 節、塑造的神魔形象,有許多是來自于淮楚地方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