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父母一定陪孩子做的5件事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美國父母一定陪孩子做的5件事
剛來美國時,經常聽朋友分享他家孩子在童子軍里攀巖走壁的故事,腦海里不自主地回蕩起這首歌,感覺這是一個出產man的組織。其實,童子軍有點類似于國內的少先隊、共青團,不過目標沒有那么高大上,而是幫助少年兒童增長知識,掌握技能,完善自我、家庭以及所在的社區,使少年兒童成為具有責任感、能夠自立的公民和未來的領導人。
我一直很敬仰這個據說反映著美國核心價值的組織,終于等到逃逃上了小學一年級,可以加入了!
不過要成為真正的童子軍至少要到五年級,他們現在只算是熱身的CubScout(幼童軍)。不過,幼童軍也不是裝模作樣的,逃逃才加入兩周左右,就已經參加了周末戶外露營、超市義賣爆米花、參觀當地消防隊三大活動,這還不包括平時的小分隊聚會……
大環境固然重要,不過這些活動,還真得靠家長去“折騰”。幼童軍這個組織和學校幾乎沒太多關系,所有的活動都由志愿者組織,而這些志愿者都是熱心的家長,其中有經驗豐富的帶頭大姐大哥,也有像我這樣剛入道的,只能在旁邊幫忙打下醬油。
當然,這些“折騰”是值得的。幼童軍的活動就如他們的座右銘一樣,“Do your best and be helpful to others”,
很實在,很有用,感覺就是男孩成長為男人的必經路徑。在這里分享幼童軍第一年需要做的事給大家,不管在不在童軍組織,各位粑粑麻麻也可以帶著孩子一項一項去完成哦!
1、MakingMy Family Special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讓他知道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有責任保持家里干凈整潔;
做一個家庭剪貼本,孩子可以選擇任何他想貼上去的東西,照片、他自己畫的畫、明信片、門票,甚至一片有紀念意義的樹葉;
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或者讓他采訪周圍熟悉的老人,讓孩子感受多年前的生活和現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WhereI live
和孩子一起研究我們所在的社區地圖,在上面標注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再標注出他平時經常去的幾個地方。當然,家里地址是需要要求孩子牢記住的;
帶孩子去參觀當地的警察局或者消防隊,讓他知道遇到困難時,哪些人會幫助,怎么幫助我們。
3、Keepingmyself healthy and safe
在家里進行消防演習;
和孩子玩“假如他找不到爸爸媽媽”的游戲,讓孩子明白,當他感覺到自己走丟了的時候,停在原地等待是最好的辦法,這樣爸爸媽媽能更快地找到他;
和孩子一起學習營養搭配的知識,讓他知道什么食物更健康;
和孩子去看一場球賽或任何體育運動,讓他知道想要贏,需要良好的體魄和團隊合作。
4、Howto tell it
培養一家人在飯桌上交談的習慣,讓孩子學會表達與傾聽。但是爸爸媽媽需要記住,吃飯的時間最好是討論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嚴肅批評的還是得留到飯后;
做個游戲,孩子們依次排成一隊,告訴第一個孩子一句話,讓他告訴第二個孩子,依次輪到最后,最后的孩子大聲說出來,看看是否和第一個孩子聽到的一樣;
帶孩子去參觀廣播站,報社或者電話公司,學習人們是怎么把信息傳播給所有人的。
5、Let’sgo outdoors
到戶外觀察,然后回家當一次“天氣報告員”,告訴家人現在大概的溫度,晴或陰、有沒可能下雨,甚至可以推測預報下明天的天氣;
采集各種樹葉做成樹葉書簽;
帶孩子一起遠足。
除了這五項是必須要做到的之外,還有其他50件事情是可選的,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也勾出來好幾個打算和逃逃一一完成,大家別嫌我啰嗦,再給列舉列舉:
Play Along
動手制作一些“樂器”,然后可以和朋友一起“演奏”。書上舉的例子,用紙做的笛子,或者小手鼓技術含量都太低了,嘿嘿,我打算和逃逃做一個類似于古代的“編鐘”那樣的;
Sew a button
話說心靈也需要手巧,讓孩子學會釘扣子,這是一項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Plant a seed
播種一顆種子,觀察照顧植物的生長過程;
Go to work
去爸爸/媽媽的公司看看。對于工作逃逃并不陌生,因為我總是需要在家里各個地方見縫插針地工作,不過一個真正的辦公室,他還有待探索,這個任務就交給逃爸了;
Banking
逃逃曾經問我,為什么我們在商場買東西的時候沒有給錢,只是把卡給收銀員“刷”一下,就可以把東西拿走。他很認真地研究過我們的信用卡,覺得那么小小的一張卡里面不太可能藏著錢。這個問題是他前幾個月問我的,不知同齡的其他孩子是不是也有這個疑惑。我當時給講了一堆概念,銀行、提款機、收銀機、聯網、信用卡…也不知道他聽懂沒,其實我就該直接帶他到銀行看看,讓他自己問問銀行的工作人員,也許理解會更直接更透徹。童子軍手冊還提示了個很好的問題,“如果現在存20塊錢,到我21歲的時候能拿回多少?”各位媽媽,你被考到了嗎?
作者:逃逃美學,現居美國達拉斯,七年外企白領,現為六歲男孩的媽媽。作者博客:《逃逃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