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數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國外數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當前,我國數學教學改革呼聲在全國越喊越高。我們要認真總結我們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同時,也要注意借鑒國外的數學教學經驗。各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盡管有著不同的背景,但在數學教育方面有著很多共同點。當然,研究國外的數學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要注意分析,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吸收其中有益的東西,探尋其中有益的啟示,避免照搬。
從國外數學教育發展的趨勢看,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 強調數學為所有的人
這是1984年第五屆國際數學教育會議上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代表們認為,數學教育應當使數學為所有的人,成為大多數學生的有用的工具。這是九十年代應當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不可能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各國的社會、文化條件不同,學校制度不同。但是,代表們都認為,要研究什么樣的課程更適合大多數的需要,要找出能使大多數學生掌握數學的有效方法。
但是,如今大部分的教學方針把數學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升學率方面,補充一些超過大綱、課本范圍的內容或難題,而不是著重研究如何使數學成為所有學生的有用工具。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不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二 改革數學教學內容,使數學成為學生的有用的工具
現在,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要使數學成為學生的有用的工具,必須刪減那些用處不大的內容,而增加或加強一些實際中有廣泛用途的內容。
例如,由于計算工具的廣泛使用,大數目計算可以簡化,而應加強口算,增加估算;所解的問題應是現實世界常遇到的,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于日常生活之中,于其他學科之中。當然對于數學的應用要從廣義上去理解,因此所解的問題也包括一些探究性作業,以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
一些實踐表明,不超出大綱、課本的范圍和難度,只要教材組織得當,教法運用得當,同樣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增加過于繁難的內容,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會降低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改進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習
早在60年代,國外由于科技發展和培養人才的需要,就提出改革數學教學方法的問題。但是70年代以至近些年來的一些調查研究表明,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順序,教學生死記硬背。因此,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在教學方法方面,趨向于選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和發現知識的方法,認為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做“講臺上的圣人”。
因此教師的重要任務在于組織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為了適應這一要求,各國都提倡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美國提倡用探究法、引導發現法等;蘇聯提倡用獨立作業法、問題教學法等,同時對傳統的講解法、談話法等加以改造,加強啟發性。各國都強調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選用最佳最合理的教法。
其次,在教學組織方面,強調改變傳統的“教師——學生”這種單向聯系的教學模式,而把班級、小組和個人的活動結合起來,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多向聯系,注意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協作。
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使優等生和差生都得到發展和提高。再次,針對目前不少國家中仍采用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時要注重理解,要在“工具性的理解”(能回答“怎樣做”)和“有理性的理解”(能回答“為什么”)之間建立適當的平衡。
此外,還提倡廣泛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使用學生可以操作的教學材料,促使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和理解數學概念和法則,發現數學規律。國外注意研究具體教法的改革,但是更注意教育思想和教學原則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