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美國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讓學生直接感知和自己動手
美國教師通常給學生一些木塊和量尺,由他們去量木塊的長、寬、高,然后拼造一些簡單的物體。這樣,他們在實際操作中認識了尺子的用途與用法,也理解了線段長短間的加減關系。
教師只是布置任務和解答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學生始終處在一種具體的操作之中,極大地鍛煉了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親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師事先規定的方法去做,這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機會發展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在大自然與社會中學習
美國學校很注意讓學生從社會和大自然中獲取知識。學生們經常出去旅行,學到什么內容,就去實地參觀,考察什么內容,工廠、農場哪兒都去。如有學生因家庭困難沒錢出去,學校可以建議他用勤工儉學來解決經濟困難。如果父母出國或到外地去旅行要帶上孩子一起去,學校也會積極支持,并不認為會耽誤學習,反而認為這是最生動的學習,可以擴大眼界。
美國學校如何加強學生創造能力培養
一、課程設置靈活,突出應用性
美國各州和當地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課程設置。整個課程設置的體系較靈活,力求面廣點深,以博促專。如美國中學必修課除英語、數學外,把生物、物理、化學學科合并成科學學科;歷史、地理、政治合并成社會學科,強調各學科之間的聯系。
美國高中實行“走班制”,學生無固定教室,也無班級概念。學生升留級依據所得學分的多少。學校開設不同水平層次的必修課供學生選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選擇不同進度的班級學習。如學校把高中數學分為代數Ⅱ代數Ⅰ、三角、微積分,同樣是10年級學生(相當于高二),如你的數學基礎較差,可以選擇從代數Ⅱ繼續學。如果你是數學優等生,那你就可以選擇微積分。這種分層次教學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學得比較積極和主動,不至出現”陪讀”現象,有利學生個性化發展。
美國高中無重點,非重點之分,但每所學校均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項目。除必修課外.學校還依據自己的特色,開設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的選修課或活動課,供有不同興趣,特長的學生選擇。他們的選修課有專用教室、專職教師、專項經費。如我們參觀了一所美國高中(Paiapsco High Schoo1),它以藝術類見長,學校圍繞此特色,開設有幾十種選修課。我們在它的油畫選修課教室里,看到了一“幅幅學生的作品懸掛在墻壁四周,從畫紙、畫板、顏料等材料一應俱全,輔導老師是一位在當地頗有知名度的畫家。
二、教材編寫的情景性
美國各學校使用的教材,當地、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可自己決定,學校校長也可根據學校情況有對教材使用的決定權。但無論是何種教材,都有一個共同點:均注重了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在學習各種知識的同時,能和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相聯系,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如數學課,它不是簡單地由符號到符號。而是把數學的各種定義,公式和現實生活相聯系。數學的應用題往往沒有問題,只提出一個現象,讓學生在解題時,自己決定要解決什么問題。因此,對美國學生而言,一道題往往會有不同的解法和答案。由此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編寫的“生活化”,有助于學生能直接看到知識的運用價值,然后促使他們去發現其新的運用方向,對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大有益處。
三、注重教師“導”的作用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還是教師要善于“導”。在美國學校中,教師的“獨立思考、好奇、幽默、體諒、勤奮、堅決、主動、誠懇”等心理素質是得到推崇的。
美國學校教師在教學中不是采用”滿堂灌”的方式,而是運用啟發式、談話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教師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師生共同進行討論和探索。例如,我們曾經聽過一節初中的生物課,內容是冷血動物和軟體動物,教師在課前讓學生自己通過電腦、參考書等查詢和收集哪些動物屬軟體動物,哪些屬冷血動物,并要求學生能把這些動物的輪廓簡單地繪制出來。上課時,讓學生對所準備的內容進行討論,教師則在一邊加以引導,對錯誤的加以糾正。由于每個學生準備的內容、來源各異,通過課堂交流,使學生既了解了軟體動物、冷血動物的概念,義豐富了學生對其代表種類的了解。
走進美國學校的課堂,你不禁會驚嘆其中教師和學生的“隨便”,整個課堂氣氛輕松,師生關系融洽。教師鼓勵學生上課可隨時提出問題,甚至可以打斷教師的上課。教師不會不耐煩或拒絕回答學生問題。就是學生問的問題不對或對問題回答得不對,但只要有新意,教師也會加以肯定和表揚。教師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收集、分析、組織信息的能力,表達想法與分享信息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科技的能力等。形成由知識、能力、方法、應用、創新這樣一個不斷提高和完善的過程。
四、相信每個學生均能成功
我們在美國各校參觀時,都能強烈地感受到這樣的一種觀念:以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為本,相信每個學生均能成功。不管對何種學生,教師都會于方百計地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和表揚,哪怕是對工讀學校的學生也是如此。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Every student can learn and succeed. But not on the same day,and not in the same way(每個學生都能學習而成功,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在學校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張貼著的鼓勵學生成功的標語。如“If the opportunity doesn’knock,build a door(如果機遇沒有來敲門,那就建一扇門)。Build a bridge to excellent(建一座通向成功之橋)。”
學校評價一個學生成功與否,不是簡單地以成績來定。主要看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否有所進步。每所學校均開設有特殊班,配備有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上課。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校專門組織教師兔費為其補課。對于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學校更配有專門教師,上課時一對一進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