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為什么容易發生傳染病
來源:查字典安全知識網 發布時間: 2017-04-20
地震災區居民精神上受到打擊,正常生活規律被打亂,機體抵抗力下降。所以歷史上有大震之后必有大疫的說法。那么,你知道地震之后為什么容易發生傳染病嗎?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地震之后為什么容易發生傳染病地震發生后,幸存者短時間內失去衣、食、住等起碼的物質生活條件,水井、廚房、澡塘、廁所以及垃圾箱等生活衛生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停水、停電,交通阻塞,通訊中斷,救援物資運入災區困難。
有關專家說,此時天氣慢慢轉熱,氣溫逐步上升,人畜尸體很快腐爛,如果污水、糞便、垃圾無人管理,這將會形成大量傳染源,蠅密度很快增高,進而導致水源,空氣污染嚴重。
專家解釋到,人口密集,衛生條件極差,容易寄生虱子。災區居民精神上受到打擊,正常生活規律被打亂,機體抵抗力下降。所以歷史上有大震之后必有大疫的說法。要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就必須把抗震救災衛生防疫工作抓早、抓好。
專家指出,災后容易爆發腸道疾玻這種病主要是通過病人或帶菌者腸道中病原體排泄物水、食物、手、蒼蠅等易感的健康人口新病人或帶菌者的形式傳播的。我們要嚴格消毒飲用水及食物。
專家建議,露宿地點應選擇干燥、避風、平坦之處。在山上露宿時,最好選擇東南坡,因為那里不僅避風,而且早上能最早見到太陽。
假如被毒蛇咬傷,應立即用繩帶在傷口上方縛扎,阻止毒素擴散,并盡快送醫院救治。在緊急情況下,可用肥皂水清洗傷口,用口吮吸毒液(邊吸邊吐,并用清水漱口)。如有蛇藥,可按說明外涂或口服。
防震措施家庭防震
一旦發生地震,就可能使我們的供電、供水、供熱系統,交通系統,生活必需品供應系統,信息系統,以及醫療衛生系統遭到某種程度的破壞,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制定一個家庭防震計劃。
首先要排除室內高處的懸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擺放的物品,改變其擺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傷人。同時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離玻璃窗遠一些的地方。窗上貼上防碎膠條。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為脫離危險,你也許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時間,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會幫你渡過難關。這些物品中包括現金、飲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藥品。
學校防震
在中、小學應該普及防震知識,震區學校應有防震訓練的方案,若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老師應馬上給學生一個簡單明確的指令,讓學生就地閉眼伏在課桌下。一個地區,在某一段時間內可能發生地震時。家庭和學校要經常溝通。震區有條件的學校應備救災物品,如:急救醫藥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級或教室分配,直到個人手中。如果學校教室為磚平房,地震時坐在離門較近的學生,可迅速從門窗逃出室外。遠離的學生可就地躲在桌椅下面或靠墻根趴下避難。住在高樓里的學生,地震時千萬不要跳樓,也不要到樓梯口擁擠,應迅速躲進走廊等跨度小的空間。同時,大多數學生應就近躲在桌子下面,即使大樓倒塌時也會有生存的空間。
個人保護
一旦發生了地震,若是在外邊,千萬不要靠近樓房、煙囪、電線桿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樹木,要離開橋梁、立交公路,到空曠的田野較為安全。地震雖然是造成人口傷亡的天災,但也不是不可預防的。如果能把握時機、運用防震知識就可以保護自己如地震發生前觀察到鳥、動物的異常躁動;地震發生時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可見,學習地震知識非常重要。
地震求生方法強烈的地震,常會造成房屋倒塌、大堤決口、大地陷裂等情況,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損失。為了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應當掌握以下應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鉆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樓房中,發生了地震,不要試圖跑出樓外,因為時間來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墻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墻角,并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臺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后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
4.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后,接著會發生余震,余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5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臺下、樂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筑物中避險。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注意保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