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在第13個字的詩句
衲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與云山舊衲衣。 -- 出自宋·蘇軾·以玉帶施元長老元以衲裙相報次韻〔二首〕
- 從來澤國秋常晚,嘆息衰翁已衲衣。 -- 出自宋·陸游·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 住庵活計無多子,只要筇枝與衲衣。 -- 出自宋·陸游·書齋壁
- 朝冠掛了方無事,卻愛山僧百衲衣。 -- 出自宋·陸游·懹昔
- 暉暉初日上簾勾,漠漠清寒透衲裘。 -- 出自宋·陸游·庵中晨起書觸目
- 早知壯志成癡絕,悔不藏名萬衲中。 -- 出自宋·陸游·觀華嚴閣僧齋
- 上頭最上卻鏡平,百畝金碧千衲僧。 -- 出自宋·楊萬里·登烏石寺
- 不如回施與寒儒,歸續茶經傅衲子。 -- 出自宋·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
- 漢陰無械可容機,歲晚功名一衲衣。 -- 出自宋·范成大·題漫齋壁
- 青天不盡鳥飛盡,吳楚川原似衲衣。 -- 出自宋·范成大·泉亭
-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齋鐘老衲閑。 -- 出自明·劉基·次韻追和音上人
- 塵埃爽颯枯蓬鬢,霜露凄涼破衲衣。 -- 出自明·劉基·重用韻答嚴上人(二首)
- 我曾倚賴東風暖,驅兒出市典衲衣。 -- 出自宋·朱翌·用禁物體書雪
- 說知老子婆娑意,且作僧房一衲看。 -- 出自宋·張耒·方丈小山
- 磬聲寂歷宜秋夜,手冷燈前自衲衣。 -- 出自唐·馬戴·秋日送僧志幽歸山寺 [一作秦系詩]
- 幾家煙火隔林微,林下相逢盡衲衣。 -- 出自明·李東陽·西山和許廷冕劉時雍汪時用三兵部韻(四首)
- 勝游寶籙記吾曾,五十年來一衲僧。 -- 出自宋·胡銓·乙未元夕坐有用東坡上元韻二首
- 缽中貧富千家飯,身上寒暝一衲衣。 -- 出自宋·趙彥端·翠微山居八首
- 爐中無火已多時,早起惟將一衲披。 -- 出自宋·趙彥端·翠微山居八首
- 應驚老病炎天里,枯骨肩橫一衲衣。 -- 出自唐·齊己·謝王詹事垂訪
- 幾程村飯添盂白,何處山花照衲紅。 -- 出自唐·吳融·送知古上人
- 北湖頭白懶覓官,只辦諸方尋衲子。 -- 出自宋·吳則禮·偶懷普照經寮附火寄夷白老
- 蒼顏無酒不能紅,坐窗袖手禪衲同。 -- 出自宋·陳造·雨未止再次前韻二首
- 感君四坐平分暖,為我長針細衲綿。 -- 出自宋·鄭剛中·客至木綿坐已為長韻成四韻
- 起予徑辦從公物,一鞆芒鞋一衲衣。 -- 出自宋·曹勛·和鄭康道二首
- 玉豀豀上雨聲乾,日暮東風客衲寒。 -- 出自宋·鄧有功·玉山道士
- 鑊湯隨地無冰處,只有僧廬野衲閒。 -- 出自宋·姚勉·贈長老洪野衲
- 圣門自有超凡地,懶向林間問衲衣。 -- 出自宋·王炎·和蕭參議游岳麓八絕
- 烹茶童子休相問,報道門前是衲僧。 -- 出自唐·乾康·投謁齊己
- 天上春愁鶴發,許一庵閑地,壞衲雙*。 -- 出自元·張雨·八聲甘州 舟次垂量寄玄洲許道民
- 飄山墜葉穿瘡雁,星底誰窺訪衲船。 -- 出自近代·陳三立·憶去歲避兵滬上常聚為詩鐘之戲次韻寄倦知同
- 青山花草斜陽下,唯見殘僧曬衲衣。 -- 出自明·沈明臣·靈巖山
- 高窠依約百年余,蠹卉重重艾衲鋪。 -- 出自宋·張镃·玉照堂觀梅二十首
- 化人每轉千聲偈,辟地惟將一衲衣。 -- 出自明·張羽·贈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東北高山上,今廢)
- 諸生晚佩聯芳杜,野老春霞綴衲衣。 -- 出自明·王守仁·九華山下夜泊
- 會期雙闕重相見,應換當年舊衲衣。 -- 出自宋·杜衍·贈應天寺昭凈法華
- 更逢地勝驚游客,不負身披壞衲田。 -- 出自宋·富臨·紫微山
- 老僧獨坐蒲團穩,自枉晴簷補衲衣。 -- 出自宋·梅詢·游齊山寺
- 連筒遠取煎茶水,種竹先尋掛衲枝。 -- 出自宋·丘葵·題誼上人石室
- 網中跳出便飛騰,好個天然俊衲僧。 -- 出自宋·釋道顏·頌古
- 打破鬼門關,三更日卓午,明眼衲僧迷卻路。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烹茶童子休相問,報道門前是衲僧。 -- 出自宋·釋乾康·詩一首
- 從上來,死衲子心,能有幾人,活衲子眼,能有幾人。 -- 出自宋·釋如珙·偈頌三十六首
- 瑞巖點瞎重相見,棒喝交馳驗衲僧。 -- 出自宋·釋如凈·偈頌十首
- 霧露云霞體上衣,何必緣塵百衲披。 -- 出自宋·釋印肅·頌證道歌·證道歌
- 幾多妄想成怪覺,執境迷心拜衲僧。 -- 出自宋·釋印肅·頌十玄談·心印
- 不開罵人口,難以見其慈,不徵衲子病,難以青其師。 -- 出自宋·釋智遇·白贊
- 生擒虎兕,活捉弄獰龍,猶未是衲僧本分事。 -- 出自宋·釋宗杲·偈頌一百六十首
- 山童掃葉鶴飛起,狼籍松花滿衲衣。 -- 出自宋·宋無·山中僧
- 從今便結東林社,曉缽高擎老衲如。 -- 出自明·戴良·題永樂寺水竹居(先師柳待制嘗訪匡長老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