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在第9個(gè)字的詩句
蛇在第九個(gè)字的詩句
- 誰信吾師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 -- 出自宋·蘇軾·子由作二頌,頌石臺(tái)長老問公︰手寫蓮經(jīng)
- 噓噓云霧出,奕奕龍蛇綰。 -- 出自宋·蘇軾·孫莘老寄墨四首
- 君看斷崖上,瘦節(jié)蛟蛇走。 -- 出自宋·蘇軾·和穆父新涼
- 不見十余年,想作龍蛇長。 -- 出自宋·蘇軾·戲作種松
- 改罷心愈疑,滿紙蛟蛇黑。 -- 出自宋·蘇軾·宿望湖樓再和
- 且倒余樽盡今夕,睡蛇已死不須鉤。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
- 南山隔秦嶺,千樹龍蛇奔。 -- 出自宋·蘇軾·吊徐德占?并引?
- 纖攕虎豹鬣,蹙縮龍蛇癭。 -- 出自宋·蘇軾·紫團(tuán)參寄王定國
- 插架刀槊健,落紙龍蛇騖。 -- 出自宋·蘇軾·鼠須筆
- 賢王文字飲,醉筆蛟蛇走。 -- 出自宋·蘇軾·洞庭春色(并引)
- 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游。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意鐘老柏青,義動(dòng)修蛇蟄。 -- 出自唐·杜甫·送率府程錄還鄉(xiāng)
- 蒼蒼眾色晚,熊掛玄蛇吼。 -- 出自唐·杜甫·上水遣懷
- 霜雪回光避錦袖,龍蛇動(dòng)篋蟠銀鉤。 -- 出自唐·杜甫·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輔國貶施州刺史)
- 根株抱石長,屈曲蟲蛇蟠。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眉低出鷲嶺,腳重下蛇岡。 -- 出自唐·白居易·惱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 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 -- 出自唐·白居易·游坊口懸泉偶題石上 時(shí)為河南尹。
- 泓澄白龍臥,宛轉(zhuǎn)青蛇屈。 -- 出自唐·白居易·湖亭晚望殘水
- 化蝶飛時(shí)嗟昨夢(mèng),睡蛇去後喜安眠。 -- 出自宋·陸游·晚起
- 高吟金石裂,健筆龍蛇走。 -- 出自宋·陸游·秋郊有懷
- 鱗間出火作飛電,金蛇夜掣屠云中。 -- 出自宋·陸游·龍湫歌
- 頗聞匈奴亂,天意殄蛇豕。 -- 出自宋·陸游·投梁參政
- 竹濁蟠小徑,屈折斗蛇來。 -- 出自唐·杜牧·黃州竹徑
-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 出自唐·李賀·黃家洞
- 吉兇在人不在物,一蛇兩頭反為祥。 -- 出自宋·歐陽修·鬼車
- 陰森野葛交蔽日,懸蛇結(jié)虺如蒲萄。 -- 出自唐·柳宗元·寄韋珩
- 田收鳥雀喧,氣肅龍蛇蟄。 -- 出自唐·溫庭筠·秋日
- 江氛嶺祲昏若凝,一蛇兩頭見未曾。 -- 出自唐·韓愈·永貞行
- 惡子不可說,鴟梟蝮蛇然。 -- 出自唐·韓愈·孟東野失子
- 有鳥有鳥如鸛雀,食蛇抱天姿惡。 -- 出自唐·元稹·有鳥二十章
- 鏡懸奸膽露,劍拂妖蛇裂。 -- 出自唐·元稹·諭寶二首
- 槎枒矛戟合,屹仡龍蛇動(dòng)。 -- 出自唐·元稹·寺院新竹
- 四海橫行無立草,妖蛇那得阻前驅(qū)。 -- 出自明·唐寅·高祖斬蛇圖
- 故人春夢(mèng)覺,遺墨秋蛇掣。 -- 出自宋·范成大·清江臺(tái)在臨江郡圃西岡上張安國題榜
- 余閑校筆陣,刻燭龍蛇掃。 -- 出自宋·范成大·九月十九日衙散回,留大將及幕屬,飲清心堂
- 至今秦淮曲,蜿若春蛇游。 -- 出自宋·范成大·秦淮
- 中央成白道,裊裊踏蛇脊。 -- 出自宋·周邦彥·楚村道中
- 小兒女子不可近,龍蛇變化此中隱。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古劍行
- 嶔駭風(fēng)雨區(qū),寒知龍蛇穴。 -- 出自唐·韋應(yīng)物·同元錫題瑯琊寺
- 不圖朱鳥影,猶見白蛇年。 -- 出自宋·文天祥·元日
- 眼前列杻械,熊掛玄蛇吼。 -- 出自宋·文天祥·入獄第一百三
- 千崖傍聳猿嘯悲,丹蛇玄虺潛蜲蛇。 -- 出自唐·李紳·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
- 亂山秋木穴,里有靈蛇藏。 -- 出自唐·賈島·贈(zèng)僧
- 把疑傷虺節(jié),用恐破蛇瘤。 -- 出自唐·皮日休·五貺詩·烏龍養(yǎng)和
- 中若瑩龍劍,外唯疊蛇矛。 -- 出自唐·皮日休·太湖詩·石板(在石公山前)
- 不能從兒嬉,歲晚龍蛇去。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豐城
- 土兵番馬貔虎同,蝮蛇毒草篁竹中。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和謝公定征南謠
- 虎豹文章藏霧雨,龍蛇頭角聽雷聲。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次韻和臺(tái)源諸篇九首之靈壽臺(tái)
- 黑蟻旋磨千里錯(cuò),巴蛇吞象三年覺。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羅漢南公升堂頌二首
- 唯有草書三昧法,龍蛇夭矯鎖黃塵。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題蘇才翁草書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