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在第3個字的詩句
羌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 出自唐·李頎·古意
-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翻譯賞析 -- 出自··
-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 -- 出自唐·李白·奔亡道中其一
- 屢聞羌兒笛,厭聽巴童歌。 -- 出自唐·岑參·赴犍為經龍閣道
- 哀猿羌晝晦,悲鴃眾芳凋。 -- 出自宋·歐陽修·楚澤
- 奉使羌池靜,臨戎汴水安。 -- 出自唐·韓愈·送汴州監(jiān)軍俱文珍
- 隴迥羌聲怨,江遙客思融。 -- 出自唐·元稹·生春二十首
- 高歌羌管吹遙夜,看即分披。 -- 出自宋·周邦彥·丑奴兒/采桑子
- 想聞羌笛處,淚盡關山曲。 -- 出自唐·劉長卿·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 一聲羌管過南樓,夷石心腸亦凄楚。 -- 出自元·王冕·梅花 其一
- 一聲羌管過南樓,鐵石心腸亦凄楚。 -- 出自元·王冕·梅花
-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 出自元·王冕·梅花
- 喚鷹羌郎聲似雷,騎馬小兒眼如電。 -- 出自元·王冕·有感
- 一聲羌管何人見? -- 出自元·王冕·素梅 四五
- 當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癰理須決。 -- 出自宋·曾鞏·邊將
- 緩帶羌塵靜,靈旗海霧清。 -- 出自宋·司馬光·故相國潁公挽歌辭三首
- 生長羌中慣橫笛,落梅疏柳詎關愁。 -- 出自明·湯顯祖·送劉子極歸餉蘭州
- 曾見羌夷皆內地,忍聞淮濟是邊陲。 -- 出自明·劉基·次韻和石末公聞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愴然有
- 休教羌笛一聲嗟。 -- 出自宋·無名氏·臨江仙·玉貌香腮天賦與
- 高樓羌笛,且勸莫凄然,協(xié)帝夢,起商巖,須盡調羹力。 -- 出自宋·無名氏·驀山溪·前村昨夜
- 只愁羌笛聲幽怨。 -- 出自宋·無名氏·踏莎行·枝綠初勻
- 一聲羌管愁人處,片片西東。 -- 出自宋·無名氏·采桑子·幽芳瑩白前村里
- 馬融羌管且停吹。 -- 出自宋·無名氏·定風波·一樹寒梅傍小溪
- 正值羌已和,邊草復離離。 -- 出自宋·梅堯臣·范殿丞通判秦州
- 廣陌羌塵合,中州胡馬嘶。 -- 出自宋·邵雍·觀棋大吟
- 遙同羌嶺雪。 -- 出自隋·江總·折楊柳
- 那堪羌管驚心,也隨繁杏拋擲。 -- 出自宋·晁補之·萬年歡
- 高樓羌管未須橫。 -- 出自宋·趙長卿·浣溪沙
- 淚盡羌人笛,魂銷越使鄉(xiāng)。 -- 出自宋·宋祁·南方未臘梅花已開北土雖春未有秀者因懷昔時
- 怨曙羌笳月,嘶寒代馬風。 -- 出自宋·宋祁·元處宗安化簿
- 九姓羌渾隨漢節(jié),六州蕃落從戎鞍。 -- 出自唐·薛逢·送靈州田尚書
- 是歲羌事作,賊兵犯鄜丹。 -- 出自宋·韓維·送趙員外之官憲州
- 見道羌孰能,自讀宋儒書,始知朱與程。 -- 出自清·乾隆·檢近稿偶志
- 奔走羌疫,祓除切兇。 -- 出自隋·佚名·紹興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 夜雜羌歌明月中,秋驚漢夢空山里。 -- 出自明·高啟·隴頭水
- 盜賊羌胡逐隊行,幾家避難到荒城。 -- 出自宋·晁說之·冬至前一日至谷熟遇趙子和大夫
- 饒須羌鼻似羌渾,人在山頭羊在門。 -- 出自宋·晁說之·三川直羅之間作
- 好覓羌村殘夜燭,待將何語與徘徊。 -- 出自宋·晁說之·在邊
- 不知羌笛曲,掩淚若為聽。 -- 出自唐·趙嘏·前年過代北
- 貊炙羌煮庖廚忙,碗面濃封龍腦香。 -- 出自宋·葛立方·衛(wèi)卿叔自青旸寄詩一卷以飲酒果核殽味烹茶齋
- 無端羌管,夜闌聲入云杪。 -- 出自宋·袁去華·念奴嬌·蕊珠宮女弄幽妍
- 一聲羌管夢魂勞。 -- 出自宋·曾覿·西江月·桂苑旋生涼思
- 一聲羌管,落梅蔌蔌。 -- 出自宋·曾覿·憶秦娥·暮云蹙
- 一聲羌管誰弄,吹徹古梁州。 -- 出自金·段克己·水調歌頭 癸卯八月十七日,逆旅平陽,夜聞
- 莫吹羌笛驚鄰里,不用琵琶喧洞房。 -- 出自唐·喬知之·倡女行
- 旌旆羌風引,軒車漢月隨。 -- 出自唐·劉憲·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應制
- 隔溪羌笛聲。 -- 出自宋·蘇氏·更漏子·小闌干
- 何妨羌管奏伊涼。 -- 出自宋·葛勝仲·浣溪沙
- 一聲羌管,暮云愁絕。 -- 出自宋·房舜卿·憶秦娥·與君別
- 一聲羌管吹嗚咽。 -- 出自宋·孫艤·菩薩蠻·一聲羌管吹嗚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