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在第13個字的詩句
突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橫截千嶂平,高擎一峰危,銀城突嵯峨,玉海浩渺彌;或為群龍矯,或作孤鶴飛,卷舒閑有態,去來倏無時。 -- 出自宋·陸游·盟云
- 天外數枝青玉筆,飛入錦囊寒突兀。 -- 出自宋·楊萬里·過白土嶺,望見芙蓉峰,七八峰最東一峰特奇
- 數洲翻覆相蕩摩,四山動搖皆突兀。 -- 出自宋·楊萬里·秋浦登舟,阻風泊池口
- 烏鳶滿野尸狼藉,樓榭成灰墻突兀。 -- 出自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
- 粟金腰帶象牙錐,散插紅翎玉突枝。 -- 出自唐·王建·宮詞
- 若非斫案判生死,夜半何人敢突圍。 -- 出自宋·文天祥·脫京口·定計難
- 初疑蠻溪水中骨,不見鴝鵒目突兀。 -- 出自宋·黃庭堅·再和公擇舅氏雜言
- 江豚江豚爾何物,吐浪噴波身突兀。 -- 出自宋·王禹偁·江豚歌
- 我恐自古賢愚骨,疊過北邙高突兀。 -- 出自宋·王禹偁·對酒吟
- 抵障狂瀾,提攜正印,一柱天擎突兀。 -- 出自宋·陳著·大?
- 安得李白與王勃,名與此樓長突兀。 -- 出自宋·劉過·題潤州多景樓
- 搜淵剔藪無噍類,余勇未厭心突兀。 -- 出自宋·方岳·觀漁
- 哮吼一聲天地空,驚起須彌高突兀。 -- 出自宋·釋師觀·頌古三十三首
- 計其夏臘殊未幾,在大眾中誠突兀。 -- 出自宋·文同·送無演歸成都
- 何當走到山人家,撫月摩煙觀突兀。 -- 出自宋·文同·富春山人為予道其所獲石于江中者狀甚怪偉欲
- 問之當今至急務,無若羌虜方突梯。 -- 出自宋·蔡襄·道中寄福州王祠部
- 有時誤入千人叢,自覺一身橫突兀。 -- 出自唐·施肩吾·雜曲歌辭·壯士行
- 君家藝德知何年,弟兄頭角俱突兀。 -- 出自宋·李呂·送黃仲甄赴廷試
- 坤軸震,水犀列以陣,樓櫓層層突而蜃。 -- 出自元·楊維楨·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 大鵬刷翮謝溟渤,青云萬層高突出。 -- 出自唐·僧齊己·相和歌辭·善哉行
- 誰家高樓三百尺,上有浮云翳突兀。 -- 出自宋·李流謙·明月篇
- 非心非佛亦非物,五鳳樓前山突兀。 -- 出自宋·葛郯·頌
- 當時巧匠斲山骨,寘之河干高突兀。 -- 出自宋·樓鑰·靈壁道傍怪石
- 須臾撐出洞天去,杰閣三層高突兀。 -- 出自宋·樓鑰·少及兄真率會
- 也知妍丑初無定,馬面相憐亦突欒。 -- 出自宋·虞儔·漢老弟近書云欲看文字無暇作記者證財用韻
- 道人導我啟圓龕,五百金仙爭突兀。 -- 出自宋·趙蕃·鑒山主以天圣宣賜行道者五百金裝羅漢青瓷香
- 大星昨夜落旄頭,好載閼氏媒突厥。 -- 出自宋·鄭清之·畫馬圖
- 急從雨中徹桑土,更向火后移突薪。 -- 出自宋·魏了翁·山河嘆送劉左史歸簡州
- 天河失卻古槎橜,落在人間撐突兀。 -- 出自宋·李昴英·題石室木
- 恍惚之中見有物,狀如日輪明突屼。 -- 出自唐·呂巖·鄂渚悟道歌
- 日月宮中便是家,下視昆侖何突兀。 -- 出自唐·楊嗣復·贈毛仙翁
- 云翻畫樣烘蒙墨,波卷紋頭起突銀。 -- 出自宋·張镃·三月望日微雨汎舟西湖四首
- 惟當歲獻南山詩,長與天朝夸突兀。 -- 出自宋·敖陶孫·代劉漕使壽相君
- 人稠地局勢無比,眾眼不甘留突兀。 -- 出自明·沈周·虎來
- 東門峧峻露觚棱,天竺黃高彌突兀。 -- 出自宋·彭郁·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 翻身擲地向人前,鼻孔眼睛俱突出。 -- 出自宋·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 龍床頭賣弄草鞵兩腳,御舟前突出云衲半身。 -- 出自宋·釋慧遠·木平和尚贊
- 天上人間知不知,鼻孔依前空突兀。 -- 出自宋·釋了演·頌古九首
- 若無伽梨裹渾身,便是當年屈突蓋。 -- 出自宋·釋咸杰·禪人請贊
- 淺鋪薄遍煮莧汁,二升麥餅鶻突流。 -- 出自宋·舒岳祥·退之謂以鳥鳴春往往為以夏鳴耳古人麥黃韻鸝
- 高堂怪底寒侵骨,遠山近山銀突兀。 -- 出自明·劉泰·雪景畫
- 夜深按劍燈熒熒,出門萬里天突兀。 -- 出自明·孫一元·咄咄行(壬申年作)
- 回思李陵并衛律,漠北高墳空突兀。 -- 出自明·王鏊·胡人歸朝歌
- 若非斫案判生死,夜半何人敢突圍。 -- 出自宋·文天祥·定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