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在第6個字的詩句
灞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 出自唐·李白·灞陵行送別
- 君王來祓禊,灞浐亦朝宗。 -- 出自唐·王維·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觀禊飲應(yīng)制
- 我家本好畤,灞滻可躬耕,買酒新豐市,看花下杜城,會當(dāng)與汝輩,藉草作清明。 -- 出自宋·陸游·雨悶示兒子
- 吳江落日渡,灞岸綠楊垂。 -- 出自唐·杜牧·秋娘詩并序
- 露臺惜百金,灞陵無高丘。 -- 出自宋·王安石·漢文帝
- 井上桐葉雨,灞亭卷秋風(fēng)。 -- 出自唐·岑參·送魏升卿擢第歸東都,因懷魏校書、陸渾、喬
- 秦原曉重疊,灞浪夜潺湲。 -- 出自唐·溫庭筠·渚宮晚春寄秦地友人
- 曖曖去塵昏灞岸,飛飛輕蓋指河梁。 -- 出自唐·李世民·餞中書侍郎來濟(jì)
- 還歸非無指,灞渭揚春澌。 -- 出自唐·韓愈·寄崔二十七立之
- 乘興山陰更灞橋,人間此事久寥寥。 -- 出自宋·楊萬里·和侯彥周知縣招飲
- 幽州尋馬客,灞岸送驢車。 -- 出自唐·韓翃·送道士侄歸池陽
- 誰子騎驢吟灞上,何人跋馬客藍(lán)關(guān)。 -- 出自宋·范成大·枕上聞雪復(fù)作,方以為喜,起巖再示新詩,復(fù)
- 峴南羈旅井,灞上獵歸亭。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高子勉十首
- 要須借東君,灞陵春意。 -- 出自宋·吳文英·無悶·霓節(jié)飛瓊
- 秦關(guān)望楚路,灞岸想江潭。 -- 出自南北·庾信·和侃法師
- 梁苑孝王跡,灞陵游客心。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和酬楊樂道待制詠雪
- 伊流惜東別,灞水向西看。 -- 出自唐·李頎·圣善閣送裴迪入京
- 朝朝臨川望,灞水不入越。 -- 出自唐·曹鄴·其三愁
- 且依然詩思,灞橋人獨。 -- 出自宋·張炎·滿江紅·近日衰遲
- 吟思苦,誰游灞橋路杳。 -- 出自宋·張炎·法曲獻(xiàn)仙音
- 去國貴游驚灞岸,浮家公子樂湘中。 -- 出自宋·晁說之·次韻和德麟過希道作
- 出寒曲中迷灞滻,籌邊圖裹認(rèn)維松,汗鞮虱胄心猶壯,篷矢桑弧鬢已翁。 -- 出自宋·洪咨夔·生朝前一日過隆慶十里得老人書中詩因用尊韻
- 齊魯糧食囏,灞水不瀲滟。 -- 出自宋·蔡襄·泗州登馬子山觀漕亭
- 滿目寒云隔灞陵。 -- 出自唐·郎士元·送粲上人兼寄梁鎮(zhèn)員外
- 主第山門起灞川,宸游風(fēng)景入初年。 -- 出自唐·蘇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 函關(guān)疏別道,灞岸引行舟。 -- 出自唐·楊思玄·奉和別魯王
- 侍蹕妍歌臨灞涘,留觴艷舞出京華。 -- 出自唐·韋元旦·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宮應(yīng)制
- 淮南楓葉落,灞岸桃花開。 -- 出自唐·盧象·送綦毋潛
- 驪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 -- 出自唐·劉舟·送蕭穎士赴東府,得適字
- 君與工屬聯(lián),灞橋去騎驢。 -- 出自宋·樓鑰·同官登敕局小樓觀雪
- 都門去馬嘶,灞水春流淺。 -- 出自唐·武元衡·送唐次
- 藍(lán)峰露秋院,灞水入春廚。 -- 出自唐·喻鳧·游北山寺
- 記烏衣巷口,灞水橋邊,問柳尋花。 -- 出自元·邵亨貞·憶舊游 追和魏彥文清明韻
- 南鄙孤城非灞岸,欲乘春氣望瑤魁。 -- 出自宋·宋庠·京師故僚以余退居近畿數(shù)賜存問因敘懷自感
- 夢裹騎驢過灞橋,記得新詩醒時說。 -- 出自宋·趙汝鐩·雪中徐檢法約登城樓中果
- 已喜張良還灞上,更須龔逐守閩中。 -- 出自宋·李復(fù)·贈張萬戶征閩凱還
- 秦關(guān)通使節(jié),灞水渡征車。 -- 出自明·高叔嗣·送管平田先生頒封秦府歸省
- 堅忍黃腸虛,灞橋訪仁軌。 -- 出自明·王履·丘丈云灞橋東村墅陳用彬吾故人且愛客好事可
- 吳江落日渡,灞岸綠楊垂。 -- 出自唐·杜牧·杜秋娘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