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在第6個字的詩句
濡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維鵜在梁,不濡其翼。 -- 出自先秦·詩經·侯人
- 維鵜在梁,不濡其咮。 -- 出自先秦·詩經·侯人
- 齒殘僅可決濡肉,眼澀知難讀細書。 -- 出自宋·陸游·嘆老
- 魚游滄海寧濡沫,禽慕雕籠即翦翎。 -- 出自宋·陸游·山園雜詠
- 郫筒味釅愁濡甲,巴曲聲悲怯斷腸。 -- 出自宋·陸游·城上
- 白頭才盡空濡筆,寧繼生民生武詩。 -- 出自宋·陸游·望永阜陵
- 小雨廉纖不濡土,忽聞檐溜喜無窮。 -- 出自宋·陸游·枕上聞雨聲
- 畫地乾坤在,濡毫勝負知。 -- 出自唐·杜牧·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驛十四韻
- 曹操祠猶在,濡須塢未平。 -- 出自唐·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 染毫東國素,濡印錦溪砂。 -- 出自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
- 好音憐鎩羽,濡沫慰窮鱗。 -- 出自唐·柳宗元·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什
- 予高馳兮雨濡蓋,予揭淺兮水漸珮。 -- 出自宋·范成大·幽誓
- 山腰澗閽莫濡滯,早晚天風吹蛻蟬。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李器之編修靈石山萬歲藤歌
- 擷桑曉出露濡足,拾穗暮歸塵滿身。 -- 出自宋·蘇轍·蠶麥二首
- 晞陽慚札棘,濡咮愧鵜鶘。 -- 出自宋·司馬光·邇英閣讀畢后漢書蒙恩賜御筵詩
- 西蜀何夫子,濡毫作冢銘。 -- 出自宋·梅堯臣·袁大監挽詞三首
- 公便納我言,濡筆灑淋漓。 -- 出自宋·梅堯臣·謝鷴和公儀
- 解予轡之沃濡兮,脫予牽之間關。 -- 出自宋·晁補之·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
- 揚州行矣勿濡滯,江南細雨收黃梅。 -- 出自宋·晁補之·贈楊景平
- 但見此日涵濡去,更把詩書沃此身。 -- 出自宋·陳著·飲于梅山弟家醉書八首其六·示圣涯侄
- 粗見漢家事,濡毫時否臧。 -- 出自宋·張耒·臨文
- 風肅幌兮露濡庭,漢水初綠柳葉青。 -- 出自南北·謝莊·懷園引
- 麻衣病嫠血濡足,負攜八雛路旁哭。 -- 出自清·梁啟超·拆屋行
- 相忘祿產沾濡重,{白卑}{白卑}渾渾自不知。 -- 出自宋·陳普·孟子·王政
- 誰幽爾宅,自濡自沫。 -- 出自宋·曾豐·續南有嘉魚
- 載晞之帨,載濡之勺。 -- 出自隋·佚名·紹興祀岳鎮海瀆四十三首
- 浪云擇地蹈,濡血在山前。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
- 沐發眠常晏,濡唇飲不多。 -- 出自宋·劉克莊·即事十首
- 殺身明逆順,濡足救危亡。 -- 出自宋·劉克莊·雜詠一百首·荀彧
- 側弁聆神算,濡毫俟密宣。 -- 出自唐·韓偓·感事三十四韻(丁卯己后)
- 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青。 -- 出自唐·徐寅·尚書命題瓦硯
- 端簡爐香里,濡毫洞案邊。 -- 出自唐·鄭谷·寄左省韋起居序(一作宇)
- 顧我亦何人,濡毫來效顰。 -- 出自宋·李呂·某伏蒙丈人僉判出示嘗與侍郎鄭公淺沙泉唱酬
- 欲賦隨車瑞,濡毫渴謏才。 -- 出自唐·齊己·喜夏雨
- 垂絲蜀客涕濡衣,歲盡長沙未得歸。 -- 出自唐·劉言史·歲暮題楊錄事江亭
- 來蘇佇圣德,濡足乃乘干。 -- 出自唐·陸敬·游隋故都
- 虔心若齋禱,濡體如沐浴。 -- 出自唐·皇甫曾·遇風雨作(一作權德輿詩)
- 毋興圣賢悲,濡首右臂折。 -- 出自宋·陳造·戒飲三詩
- 痛飲君能判濡首,新翻我亦辦纏頭。 -- 出自宋·陳造·次韻答許推章宰二首
- 白魚紫蟹空濡沫,窘兔驚麋想碭迷。 -- 出自宋·陳造·對客再次韻
- 茶甌酒碗試濡唇。 -- 出自宋·韓淲·浣溪沙
- 便腹書千篋,濡頭酒一缸。 -- 出自宋·林季仲·次韻陳明錫見寄
- 是時駕言旋,濡毫記前楹。 -- 出自宋·馮時行·和鮮于晉伯游臥龍
- 春風吹花不濡滯,綠滿郊原何蔽翳。 -- 出自宋·胡寅·和仁仲孱陵有感
- 吳人止解依濡塢,晉將才能過八公。 -- 出自宋·樓鑰·送趙子固吏部帥合肥
- 日坐四益堂,濡染助涵養。 -- 出自宋·樓鑰·送張定叟尚書鎮襄陽
- 涸轍窮鱗賴濡沫,未宜曷月詠歸哉。 -- 出自宋·虞儔·臥病枕上再用韻
- 莫言三宿何濡滯,已覺匆匆役此生。 -- 出自宋·程珌·金陵驛
- 借資墨客富濡沫,骨醉唇香登燕俎。 -- 出自宋·鄭清之·適得滷頗佳遣餉菊坡因記曾作蛤子詩有文身吳
- 諸公飲儁已濡首,眼前百事不掛口。 -- 出自宋·魏了翁·送高才卿出守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