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洪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 出自唐·李白·公無渡河·黃河西來決昆侖
- 水客凌洪波,長鯨涌溟海。 -- 出自唐·李白·贈(zèng)僧朝美
- 石竇有洪泉,甘滑如流髓。 -- 出自宋·蘇軾·巫山
- 交洛赴洪河,及關(guān)豈信宿。 -- 出自唐·杜甫·三川觀水漲二十韻
- 君行射洪縣,為我一潸然。 -- 出自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 有客問洪河,百川灌雨,涇流不辨涯涘。 -- 出自宋·辛棄疾·哨遍 秋水觀
- 置鐵在洪爐,鐵消易如雪。 -- 出自唐·白居易·答友問
- 獨(dú)立臨洪流,欲濟(jì)茫無津。 -- 出自宋·陸游·次韻黃宮教見贈(zèng)
- 泛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 -- 出自魏晉·曹植·贈(zèng)白馬王彪
- 俯仰觀洪波。 -- 出自魏晉·曹植·遠(yuǎn)游篇
-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讓朝。 -- 出自唐·元稹·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詞三首
- 有客自洪來,洪民至今藉。 -- 出自唐·元稹·茅舍
- 穹垠莽洪流。 -- 出自宋·文天祥·先兩國初忌
- 開帆駕洪濤,血戰(zhàn)乾坤赤。 -- 出自宋·文天祥·南海第七十五
- 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
- 開關(guān)撫洪河,黃流極天瀉。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同堯民游靈源廟廖獻(xiàn)臣置酒用馬陵二字賦詩二
- 諸公轉(zhuǎn)洪鈞,國器方薦砥。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次韻定國聞子由臥病績溪
- 昨夜宿洪澤,再來遂如歸。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發(fā)洪澤遇大風(fēng)卻還宿
-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騫騰。 -- 出自宋·賀鑄·飛鴻亭
- 豈敢擅洪枝。 -- 出自南北·沈約·聽蟬鳴應(yīng)詔詩
- 鳳蓋卷洪河。 -- 出自南北·沈約·從齊武帝瑯琊城講武應(yīng)詔詩
- 元宰撫洪鈞,四海可熏灼。 -- 出自宋·司馬光·和始平公夢中有懷歸之念作詩始得兩句而寤因
- 派別朝洪河。 -- 出自南北·謝朓·和王長史臥病詩
- 杖策追洪崖。 -- 出自漢·嵇康·述志詩 其一
- 似聞葛洪井,還近贊公房。 -- 出自唐·戴叔倫·寄贈(zèng)翠巖奉上人
- 橫輈截洪偃,憑幾見廣宣。 -- 出自唐·陳陶·寄元孚道人
- 鳣鮪躍洪流,麇麚倚荒阡。 -- 出自唐·權(quán)德輿·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樓感懷
- 三伏鼓洪爐,支離一病夫。 -- 出自唐·權(quán)德輿·病中苦熱
- 蒼奩朿洪波,坐似馮夷軀。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練瀆(云吳王開以練
- 萬植御洪波,森然倒林薄。 -- 出自唐·陸龜蒙·漁具詩·滬(吳人今謂之籪)
- 生平愿,洪基鞏固,圣壽永無窮。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鳳閣祥煙
- 爭知道,洪波跳出,卻還入希夷。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減飯除情
- 卻春來、洪鈞初轉(zhuǎn),紫樞歸拱。 -- 出自宋·無名氏·賀新郎·天意扶炎宋
- 天地一洪鈞。 -- 出自宋·無名氏·十二時(shí)/憶少年
- 布春澤,洪暢寰瀛。 -- 出自宋·無名氏·降仙臺(tái)
- 鷗鳥浮洪波,心已預(yù)海客。 -- 出自宋·梅堯臣·效阮步兵一日復(fù)一日二首
- 舌吻張洪鍾,小大扣必響。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劉敞秀才
- 樓船凌洪波。 -- 出自魏晉·王粲·從軍詩
- 投綸沈洪川。 -- 出自魏晉·陸機(jī)·櫂歌行
- 與月轉(zhuǎn)洪濛,扶疏萬古同。 -- 出自唐·張喬·試月中桂
- 云雨散洪池。 -- 出自魏晉·曹丕·猛虎行
- 西南望洪河。 -- 出自南北·江淹·效阮公詩
- 煉藥疑洪井,藏書類羽陵。 -- 出自宋·錢惟演·致齋太一宮
- 觸石生洪波,微茫在咫尺。 -- 出自清·屈大均·登羅浮絕頂奉同蔣王二大夫作
- 何能葛洪宅,終日閉煙霞。 -- 出自唐·耿湋·甘泉詩
- 感吾門洪教廣開緣。 -- 出自元·尹志平·賀圣朝 羲州醮罷,命郭志全講道德二篇
- 颶風(fēng)挾洪濤,漂沒無泮岸。 -- 出自明·宋濂·次黃侍講贈(zèng)陳性初詩韻
- 飛舟沈洪波。 -- 出自魏晉·曹叡·清調(diào)歌
- 二藹藹洪族。 -- 出自魏晉·陸云·答吳王上將顧處微詩
- 何處奔洪之所擠,一旦至斯辜非汝。 -- 出自宋·曾豐·辛丑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