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第13個字的詩句
法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殷勤稽首維摩詰,敢問如何是法門。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無言亭
- 安心有道年顏好,遇物無情句法新。 -- 出自宋·蘇軾·次韻贈清涼長老
- 君門如天深幾重,君王如帝坐法宮。 -- 出自宋·蘇軾·驪山?此詩為李廌作?
- 卻須重說圓通偈,千眼熏籠是法王。 -- 出自宋·蘇軾·贈虔州慈云寺鑒老
- 百千燈作一燈光,盡是恒沙妙法王。 -- 出自宋·蘇軾·戲答佛印偈
- 其后僧智凱見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則世所謂思大和尚、智者大師是也。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并敘)
- 謝安不倦登臨費,阮籍焉知禮法疏。 -- 出自唐·杜甫·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 吾師道與佛相應,念念無為法法能。 -- 出自唐·白居易·贈草堂宗密上人
- 山只嘯聚荒禪室,象眾低摧想法筵。 -- 出自宋·王安石·送道光法師住持靈巖
- 百年風雨草苔昏,尚有當年墨法存。 -- 出自宋·王安石·中茅峰石上徐鍇篆字題名
- 碧巖後主今為客,何況開山說法人。 -- 出自宋·王安石·寄碧巖道光法師
- 古人相馬不相皮,瘦馬雖瘦骨法奇。 -- 出自宋·歐陽修·長句送陸子履學士通判宿州
- 行見亭中祖帳開,千乘送公歸法從。 -- 出自宋·秦觀·南都新亭行寄王子發
- 三千好獻東方牘,來伴山人贊法王。 -- 出自明·唐寅·贈昌國(以下集外詩)
- 空林欲訪龐居士,古寺應懷遠法師。 -- 出自唐·韓翃·送客一歸襄陽二歸潯陽
- 狂歌好愛陶彭澤,佳句唯稱謝法曹。 -- 出自唐·韓翃·和高平朱(一作米)參軍思歸作
- 如今宴坐庵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間。 -- 出自宋·范成大·題記事冊
- 食輪轉後無余事,莫學諸方轉法輪。 -- 出自宋·范成大·凈慈顯老為眾行化,且示近所寫真,戲題五絕
- 舊房到日閑吟后,林下還登說法臺。 -- 出自唐·張籍·送稽亭山寺僧
- 眼前境界身何許,始悟人間萬法空。 -- 出自宋·文天祥·至揚州
- 早來朝市今何處,如悟人間萬法空。 -- 出自宋·文天祥·哭崖山
- 稽首具六波羅密,稽首得無生法忍。 -- 出自宋·黃庭堅·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 如來剎剎與塵塵,北斗南箕透法身。 -- 出自宋·黃庭堅·和程德裕頌五首
- 終日忙忙本圓覺,只為魔強令法弱。 -- 出自宋·黃庭堅·和斌老悟道頌
- 畫沙無地覓錐鋒,點勘永和書法同。 -- 出自宋·黃庭堅·吉老兩和示戲答
- 往還但許鄰家父,問訊才通說法師。 -- 出自宋·蘇轍·初成遺老齋待月軒藏書室三首其一遺老齋
- 垂空旋取海棕子,束發裝成老法師。 -- 出自宋·蘇轍·過侄寄椰冠
- 聲聞閉眼三千劫,悔慕人天大法王。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90
- 何人講席投如意,唯有東林遠法師。 -- 出自唐·司空曙·送皋法師
- 挺鋒鎮北闡威權,翦伐魔精正法宣。 -- 出自宋·無名氏·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佑圣殿
- 雪竇老師達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 出自宋·張伯端·讀雪竇禪師祖英集
- 從來萬法皆無相,無相之中有法身。 -- 出自宋·張伯端·采珠歌
- 君不見破迷歌里說,太乙含真法最良。 -- 出自宋·張伯端·贈白龍洞劉道人歌
- 黑頭居士元方弟,不肯作公稱法嗣。 -- 出自宋·陳師道·贈知命
- 維摩居士病不起,卻向方丈說法無一事。 -- 出自宋·陳著·贈醫相者趙月堂
- 誰云至理宗無相,大道由來萬法兼。 -- 出自宋·張耒·自遣四首
- 晁公聲名三十載,余事筆蹤傳法帖。 -- 出自宋·張耒·赴亳州教官次韻和中書錢舍人及亳州守晁美叔
- 平生杜公賢弟兄,北州人物家法稱。 -- 出自宋·張耒·送杜君章守齊州
- 揚州何遜風流在,江夏黃香句法清。 -- 出自宋·張耒·贈無咎
- 屏書居士持齋日,掛壁禪僧問法圖。 -- 出自宋·張耒·伏暑日唯食粥一甌盡屏人事頗逍遙效皮陸體
- 誰將幻怪驚愚俗,總向虛空認法門。 -- 出自宋·毛滂·王治中招余飲丹陽劉公雪苑英公在座主人俾余
- 風流三百年無此,況有清詩句法新。 -- 出自宋·韓元吉·次韻吳明可與史致道會飲牛渚
- 腰邊龜組光華動,膝下龍駒禮法閑。 -- 出自唐·朱長文·郡牧李侍郎生日
- 君看日用如何討,即此空身是法身。 -- 出自宋·韓維·奉和君俞以子華古德頌見示
- 山中塊石老僧言,一叱應知圍法輪。 -- 出自宋·方信孺·動石
- 道傍舉首揖髯陳,領得秋塘句法新。 -- 出自宋·蘇泂·往回臨安口號八首
- 揖讓周還固有節,其如綿鳷非法程。 -- 出自明·宋濂·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
- 層樓金瓦輝香象,偏袒黃衣演法螺。 -- 出自清·乾隆·普陀宗乘廟落成拈香得句
- 七旬屈指數今古,六帝因心驗法懲。 -- 出自清·乾隆·七旬慶典
- 目如流電口如河,睥睨時流振法螺。 -- 出自清·梁啟超·紀事二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