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在第3個字的詩句
梵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 -- 出自清·納蘭性德·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 (杭州梵天寺有月廊數百間,寺中多白楊梅、盧橘。 -- 出自宋·蘇軾·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復館于浴室東堂八年六月
- 所以梵志云,昔人已非昔。 -- 出自宋·秦觀·和裴仲謨摘白須行
- 薄伽梵相含空虛,化人分段同璠璵。 -- 出自宋·秦觀·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
- 相府梵宮均是幻,卻須舍宅即離塵。 -- 出自宋·楊萬里·半山寺三首
- 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 出自唐·李紳·別石泉
- 罷閱梵書勞一弄,散隨金磬泥清秋。 -- 出自唐·薛濤·聽僧吹蘆管
- 罷閱梵書聊一弄,散隨金磬泥清秋。 -- 出自唐·薛濤·聽僧吹蘆管
- 兒談梵夾婢談兵,消息都防老父驚。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78
- 中天梵響來。 -- 出自南北·庾信·和從駕登云居寺塔詩
- 能翻梵王字,妙盡伯英書。 -- 出自唐·錢起·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侍奉
- 昔人梵志在猶未,今是莊生疑豈然。 -- 出自當代·錢鐘書·生日
- 永入梵庭期。 -- 出自南北·江淹·吳中禮石佛詩
- 年深梵語變,行苦俗流歸。 -- 出自唐·耿湋·贈海明上人(一作贈朗公)
- 無先梵網域,最古化人蹤。 -- 出自清·乾隆·顯通寺恭依皇祖元韻
- 仰山梵剎萬竹間,巨鯨吼動天風寒。 -- 出自宋·謝枋得·書林十景詩
- 南山梵王宮,規模自唐始。 -- 出自宋·劉克莊·南山感舊
- 旋學梵音朗誦,老無腳力遍參。 -- 出自宋·劉克莊·題佛書六言一首
- 潮門梵音靜,海日天光早。 -- 出自唐·李群玉·法華微上人盛話金山境勝,舊游在目,吟成此
- 繩開梵夾兩三片,線補衲衣千萬行。 -- 出自唐·歐陽炯·貫休應夢羅漢畫歌(一作禪月大師歌)
- 久持梵行稱居士,猶掌王言作侍臣。 -- 出自宋·楊億·次韻和李光丞見惠長絛之什
- 一除梵版裁云俗,再扣哀鸝繞竹圓。 -- 出自明·徐渭·某君見遣石磬
- 南南梵唄不可辨,分身應化天人師。 -- 出自近代·弘一·南南曲 贈黃二南君
- 好進梵文沾帝澤,卻歸天策繼真風。 -- 出自唐·齊己·送譚三藏入京
- 蓮花梵字本從天,華省仙郎早悟禪。 -- 出自唐·苑咸·酬王維
- 高低梵釋著幽居,深隱仙家開閟宇。 -- 出自宋·張栻·五士游岳麓圖
- 向來梵唄所,倏為蛟螭據。 -- 出自宋·陳造·長蘆寺二首
- 今日梵宮方得到,舊時玄鶴也飛來。 -- 出自宋·張繼先·仙巖寺
- 家依梵剎鐘磬靜,路近臺山松桂寒。 -- 出自宋·曹勛·送人游福唐
- 千尺梵身名不謬,半輪山月句難酬。 -- 出自宋·王之望·賀劉侍郎三首
- 嘉陵梵像為最巨,閬州城南天下稀。 -- 出自宋·樓鑰·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 儒書梵語相參看,酒柱詩盟自獻酬。 -- 出自宋·李曾伯·送八窗叔歸
- 從前梵說墮虛空,獨有壇經說不同。 -- 出自宋·李昴英·南華寺五首
- 云開梵鐸相訴,水活漁船自流。 -- 出自宋·羅椅·題和伯僑吳松雪霽圖三首
- 意行梵廡曠,單下誰棲禪。 -- 出自宋·董嗣杲·游東林寺
- 數僧梵響滿樓月,深谷猿聲半夜風。 -- 出自唐·許三畏·題菖蒲廢觀
- 崢嶸梵閣礙銀潢,且對畦衣問馬王。 -- 出自宋·樂雷發·慈氏閣
- 案上梵經皆貝葉,手中談塵是青松。 -- 出自明·張羽·寄南屏渭長老
- 魚峰梵唄隨曹植,試聽云閒鸞鳳吟。 -- 出自宋·蔡肇·游浮玉三首
- 偶游梵王舍,略話祖師燈。 -- 出自宋·方回·治圃雜書二十首
- 一時梵宇借巖麓,千載絕景歸人間。 -- 出自宋·郭明復·大人按部過云安下巖留小詩命同賦
- 空見梵王宮,占斷黃山址。 -- 出自宋·郭知運·登凌歊臺
- 上有梵王家,高壓長洲苑。 -- 出自宋·蔣堂·虎丘山
- 國朝梵剎多新額,玉兔名存四百年。 -- 出自宋·康孝基·寄題神山縣玉兔寺
- 若顓梵語及胡書,昧者雖從明孰與。 -- 出自宋·李覯·答緣概師見示草書千字文并名公所贈詩序
- 新來梵閣添奇觀,前度時人帶老容。 -- 出自宋·林伯春·藍溪次曾狀元韻
- 明明梵音海潮音。 -- 出自宋·釋慧暉·頌十六首
- 筑著梵王香案,然后退身歸本位,叉手而立。 -- 出自宋·釋慧遠·禪人寫師真請贊
- 未開梵夾承當去,免作循行數墨人。 -- 出自宋·釋可湘·頌古十四首·經題{中八兩邊各一點}
- 長撲梵志註九經,瞎眼波斯書八卦。 -- 出自宋·釋妙倫·偈頌二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