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冠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 -- 出自宋·蘇軾·椰子冠
- 喜氣到君浮白里,豐年及我掛冠前。 -- 出自宋·蘇軾·次韻穆父尚書侍祠郊丘瞻
- 臥聽使君鳴鼓角,試呼稚子整冠巾。 -- 出自宋·蘇軾·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
- 聞道鈞天帝所,頻上玉卮春酒,冠珮擁龍樓。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上古八千歲
- 眼下營求容足地,心中準擬掛冠時。 -- 出自唐·白居易·吾廬
- 貧悴只如行卷日,衰遲忽過掛冠年。 -- 出自宋·陸游·排悶
- 我本三生世外人,幻軀其實強冠巾。 -- 出自宋·陸游·書意
- 小疾不妨尋酒去,豐年偶及掛冠初。 -- 出自宋·陸游·題庵壁
- 白首元無一事成,朝來大笑絕冠纓。 -- 出自宋·陸游·白首
- 夜分燈暗月入戶,賦詩肯道儒冠誤。 -- 出自宋·陸游·讀書至夜半燈盡欲睡慨然有感
- 即今臺省盛諸賢,細思寧是儒冠誤! -- 出自宋·陸游·木瓜舖短歌
- 一畝山園半畝池,流年忽逮掛冠期。 -- 出自宋·陸游·閑中書事
- 潔己工夫先盥頮,正心事業始冠纓。 -- 出自宋·陸游·冬朝
- 身似枯禪謝世麈,豈容收歛強冠巾。 -- 出自宋·陸游·閑昧
- 慷慨知非請纓日,推移忽及掛冠年。 -- 出自宋·陸游·舟行戲書
- 吳娃足情言語黠,越客有酒巾冠斜。 -- 出自唐·劉禹錫·樂天寄憶舊游,因作報白君以答
- 野俗經年留惠愛,莫辭臨別醉冠傾。 -- 出自宋·歐陽修·送京西提刑趙學士
- 向風長嘆不可見,我欲收斂加冠巾。 -- 出自唐·韓愈·送僧澄觀
- 暫欲系船韶石下,上賓虞舜整冠裾。 -- 出自唐·韓愈·從潮州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
- 避濕違寒不出門,一冬未省正冠巾。 -- 出自宋·范成大·親戚小集
- 公主與收珠翠后,君王看戴角冠時。 -- 出自唐·韋應物·送宮人入道
- 碧雞坊西結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纓。 -- 出自宋·黃庭堅·老杜浣花溪圖引
- 昨日歸來有行色,未曾從容解冠帶。 -- 出自宋·黃庭堅·奉送時中攝東曹獄掾
- 清曉風煙迷部曲,小蹊桃杏掛冠衣。 -- 出自宋·黃庭堅·春祀分得葉公廟雙鳧觀
- 但使一氣轉洪鈞,此老矍鑠還冠軍。 -- 出自宋·黃庭堅·戲贈家安國
- 閉門一醉莫問渠,巷爭不用纓冠救。 -- 出自宋·蘇轍·釀重陽酒
- 聽誦長江近章句,喜逢澄觀已冠巾。 -- 出自宋·蘇轍·張惕山人即昔所謂惠思師也余舊識之於京師忽
- 翠微路窄,醉晚風、憑誰為整欹冠。 -- 出自宋·吳文英·霜花腴
- 細看詩中元鼎,似道區區東井,冠帶事昆丘。 -- 出自元·元好問·水調歌頭 庚辰六月,游玉華谷,回過少姨廟
- 勸郎莫飲黃支犀,勸郎莫聽花冠雞。 -- 出自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七十一
- 我疑虛靜樂山水,來歸舊隱掛冠緌。 -- 出自宋·白玉蟾·倪昭卿賦贈葉神童
- 何事多時疏杖屨,亦緣避俗屏冠巾。 -- 出自宋·白玉蟾·易道錄招飲五首
- 不作竹宮桂館夢,奈此四海黃冠何。 -- 出自宋·白玉蟾·贈方壺高士
- 素石蒼松是何處,愿從巢父濯冠纓。 -- 出自明·劉基·題煙波泛舟圖
- 蟬雀參差在扇紗,竹襟輕利籜冠斜。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夏景沖澹偶作次韻二首
- 少年放意入云水,只今塊坐愁冠笄。 -- 出自宋·晁補之·送劉景文兩浙西路都監
- 為善本求鄉里稱,浩嘆正坐儒冠誤。 -- 出自宋·朱翌·簡宗人利賓
- 前驅吳回後炎皇,絳旗丹轂朱冠裳。 -- 出自宋·陳師道·贈二蘇公
- 滾滾胡塵黯四方,忍看鱗介易冠裳! -- 出自近代·柳亞子·吊劉烈士炳生
- 悠然便有滄溟意,況在靈鰲首冠山。 -- 出自宋·宋祁·北墻董羽水
- 五更聞鐘自驚起,坐守殘燈具冠履。 -- 出自宋·張耒·敘十五日事
- 一枝瓊萼朝光好,彩服飄飄從冠軍。 -- 出自唐·楊巨源·贈渾鉅中允
- 況是已經仙手和,點頭空使角冠斜。 -- 出自宋·魏野·三峰王耿殿丞將移陜下通理先已同袁刑部以唱
- 笑吾黨清談,長衣櫑具,更進賢冠。 -- 出自宋·劉辰翁·木蘭花慢·自崆峒麥熟
- 微吟疏笑見真野,昔之靖節今冠巾。 -- 出自宋·韓維·答和鄰幾元夕圣俞及予過之
-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 出自宋·方岳·二月二日即事
- 月滿長汀晚沐新,一涼猶下耐冠巾。 -- 出自宋·方岳·次韻鄭省倉
- 繼陳五王有真像,仿佛猶是唐冠衣。 -- 出自明·宋濂·送錢允一還天臺詩(并序)
- 君王奮怒威莫當,宮掖才容免冠地。 -- 出自明·李東陽·尚方劍
- 種樹長安不作陰,幽居何處解冠襟。 -- 出自明·李東陽·用韻答邵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