仞在第9個字的詩句
仞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巖藏兩頭虺,瘴落千仞翼。 -- 出自宋·蘇軾·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 大江従西來,上有千仞山。 -- 出自宋·蘇軾·神女廟
- 大江從西來,上有千仞山。 -- 出自宋·蘇軾·神女廟
- 插在半壁上,其下萬仞懸。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不見千金子,空余數仞墻。 -- 出自唐·李商隱·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
- 崩湍一何哀,下落萬仞溪。 -- 出自宋·陸游·太息
- 我夢游太華,云開千仞青。 -- 出自宋·陸游·趙將軍
- 我昔游岷峨,捫蘿千仞峰。 -- 出自宋·陸游·安期篇
- 文章要須到屈宋,萬仞青霄下鸞鳳。 -- 出自宋·陸游·答鄭虞任檢法見贈
- 忝逐三千客,曾依數仞墻。 -- 出自唐·杜牧·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相印出鎮全蜀詩
- 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 -- 出自宋·王安石·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獨山館宿木瘤僧舍明日
- 憶昔三條路,居鄰數仞墻。 -- 出自唐·劉禹錫·酬鄭州權舍人見寄二十韻
- 南山郁郁舊可愛,千仞巉巖如刻削。 -- 出自宋·歐陽修·新霜二首
- 凌日五光直,逗云千仞急。 -- 出自宋·范仲淹·廬山瀑布
- 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 -- 出自宋·范仲淹·鄱陽酬泉州曹使君見寄
- 昔負千尋質,高臨九仞峰。 -- 出自唐·駱賓王·浮槎
- 歸來看檐溜,如瀉萬仞岳。 -- 出自宋·楊萬里·望雨
- 岧峣青云嶺,下有千仞谿。 -- 出自唐·元稹·青云驛
- 駐蹕三天路,回旃萬仞谿。 -- 出自唐·李嶠·幸白鹿觀應制
- 未若不相知,中心萬仞何由款。 -- 出自唐·韋應物·難言
- 十層花宇真毫相,數仞峰巒閟月扉。 -- 出自唐·李紳·開元寺
- 一峰凝黛當明鏡,十仞喬松倚翠屏。 -- 出自唐·李紳·新樓詩二十首·龜山
- 自愧三冬學,來窺數仞墻。 -- 出自唐·羅隱·投浙東王大夫二十韻
- 當年此山下,莫測千仞淵。 -- 出自宋·蘇轍·過龜山
- 回顧千巖路,如登萬仞梯。 -- 出自宋·戴復古·上封
- 向來雪云端,葉下百仞隍。 -- 出自宋·曾鞏·宿尊勝院
- 所以獲眾心,即此是仞墻。 -- 出自明·劉基·贈周宗道六十四韻
- 獨驅六月暑,躡此千仞梯。 -- 出自宋·無名氏·題壁
- 巍峨鳳闕,起鰲山萬仞,爭聳云涯。 -- 出自宋·無名氏·金盞子令
- 天外一尺峰,國中千仞岳。 -- 出自宋·梅堯臣·和端式上人十詠其七天外峰
- 鼓聲闐闐眾戲屯,百仞太華臨端門。 -- 出自宋·梅堯臣·和宋中道元夕十一韻
-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 -- 出自宋·梅堯臣·新霽望岐笠山
- 斡流倒景不可窺,萬仞千崖生跬步。 -- 出自唐·竇庠·金山行(潤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 九霄特立紅鸞姿,萬仞孤生玉樹枝。 -- 出自唐·李頎·送劉四赴夏縣
- 是際船中望,東南仞仞秋。 -- 出自唐·曹松·岳陽晚泊
- 亦知受業公門事,數仞丘墻不見山。 -- 出自唐·楊巨源·酬令狐舍人
- 此中只欠陳居士,千仞崗頭一振衣。 -- 出自宋·陳與義·題江參山水橫軸畫俞秀才所藏二首
- 路轉九曲溪,著足千仞岡。 -- 出自宋·韓元吉·次韻韓子師游三洞過赤松
- 自得千巖秀,無虧九仞功。 -- 出自唐·朱長文·蘇學十題·泮山
- 噴薄百丈泉,峭絕萬仞岸。 -- 出自宋·韓維·答王詹叔見寄
- 草蒙百年街,屋倚千仞壁。 -- 出自宋·曾豐·游香山寺
- 危言工切劘,壁立萬仞巘。 -- 出自宋·胡銓·銓攜具賞石渠酴醾用坡韻呈同舍
- 下隨一拳小,高凌千仞虛。 -- 出自宋·胡銓·銅石山
- 思覽萬物表,試登千仞岡。 -- 出自宋·晁說之·寓興
- 千尋赤尾干堯歷,百仞紅鱗滅禹書。 -- 出自宋·晁說之·和許嵩老江上舟災
- 此情繾綣思朝夕,百仞寒巖飲水虹。 -- 出自宋·晁說之·次韻和德麟過希道作
- 何當一燎空,盡見萬仞空。 -- 出自宋·劉克莊·佛子巖
- 雨馀四面翠,日麗千仞紅。 -- 出自宋·周必大·寄題高仲一殿撰識山堂長韻
- 隘道臨深壑,俯闌千仞強。 -- 出自宋·蔡襄·題杉溪驛二首
- 多君二俱作,獨立千仞壁。 -- 出自唐·貫休·寄韓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