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在第7個字的詩句
鼎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大帝開吳天,定鼎臨江陬。 -- 出自宋·范成大·秦淮
- 運籌初減灶,調鼎未和羹。 -- 出自唐·劉長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
- 自慚重趙非九鼎,猶幸延韓更數年。 -- 出自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
- 丈夫至白首,鐘鼎重功名。 -- 出自宋·文天祥·名姝吟
- 花床尋小隱,石鼎引長鳴。 --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和韻
- 參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燒。 -- 出自唐·李隆基·送玄同真人李抱樸謁灊山仙祠
- 丹砂已化黃金鼎,玉洞猶開白鶴花。 -- 出自宋·黃庭堅·詩一首
- 寒窗司火候,古鼎凍膠飴。 -- 出自宋·黃庭堅·和孫公善李仲同金櫻餌唱酬二首
- 愿公不復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 -- 出自宋·黃庭堅·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 朝泥看郭索,暮鼎調酸辛。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師厚食蟹
- 思公煮茗共湯鼎,蚯蚓竅生魚眼珠。 -- 出自宋·黃庭堅·省中烹茶懷子瞻用前韻
-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 -- 出自宋·黃庭堅·戲贈米元章二首
- 皆為涪翁赴湯鼎,主人言汝不能歌。 -- 出自宋·黃庭堅·吳執中有兩鵝為余烹之戲贈
- 安知天上養賢鼎,且作山中煮菜看。 -- 出自宋·黃庭堅·答李任道謝分豆粥
- 能令漢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絲風。 -- 出自宋·黃庭堅·題伯時畫嚴子陵釣灘
- 男兒強飲食,九鼎等一瓢。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答常甫世弼二君不利秋官郁郁初不平故予
- 漢官舊儀重九鼎,集賢學士見一角。 -- 出自宋·黃庭堅·和王觀復洪駒父謁陳無己長句
- 丹籍生涯無列鼎,白頭忠信可專城。 -- 出自宋·黃庭堅·余成詩
- 一竿如有計,五鼎豈須烹。 -- 出自唐·羅隱·雪霽
- 近來直欲扛九鼎,令我畏見筆力強。 -- 出自宋·蘇轍·次韻劉涇見寄
- 春未了,紅鹽薦鼎,江南煙雨黃時。 -- 出自宋·吳文英·漢宮春·名壓年芳
- 君不見彌明石鼎聯句詩,千載托名韓退之。 -- 出自宋·戴復古·衡山何道士有詩聲楊伯子監丞盛稱之以楊所取
- 梅花結果調勛鼎,柏葉宜年上壽觴。 -- 出自宋·戴復古·辛未元日上樓參政攻愧齋先生
- 起坐山窗聽茶鼎,又思風雨客三巴。 -- 出自元·王冕·紀夢
- 葆光子,胡為乎,鼎中龍虎煉成寶,筆下鬼神驅作奴。 -- 出自宋·賀鑄·贈道士蹇拱辰
- 猿下任窺煎藥鼎,客來慵動碾茶槽。 -- 出自宋·林逋·病中
- 洪爐任鑄千鈞鼎,只在磻溪一縷懸。 -- 出自唐·司空圖·雜題二首
-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 出自清·鄭燮·念奴嬌 周瑜宅
- 欲知余慶在,公鼎格平和。 -- 出自宋·司馬光·文太師挽歌三首
- 家籝傳舊學,廟鼎刻前勞。 -- 出自宋·司馬光·送張少卿學士知洪州
- 倚門應有望,列鼎本無求。 -- 出自宋·司馬光·送昭遠兄歸陜
- 語窗雞逞辨,舐鼎犬偏饞。 -- 出自唐·韋莊·李氏小池亭十二韻
- 開爐夜看黃芽鼎,臥甕閑欹白玉簪。 -- 出自唐·韋莊·和陸諫議避地寄東陽進退未決見寄
- 五運未教移漢鼎,六韜何必待秦師。 -- 出自唐·韋莊·喻東軍
- 臣心未肯教遷鼎,天道還應欲止戈。 -- 出自唐·韋莊·湘中作
- 青龍白虎繞金鼎,黃芽半夜一枝春。 -- 出自宋·白玉蟾·快活歌二首
- 碧縷倦飛縈寶鼎,紅波驚漲溢金樽。 -- 出自宋·白玉蟾·大都督制侍方巖先生召彭白飲于州治之春野
- 且升陽火烹金鼎,卻降靈泉灌玉田。 -- 出自宋·白玉蟾·述翠虛真人安樂法
- 有人要問真爐鼎,豈離而今赤肉團。 -- 出自宋·白玉蟾·呈萬菴十章·火候
- 真空平等硃砂鼎,虛徹靈通偃月爐。 -- 出自宋·白玉蟾·呈萬菴十章·爐鼎
- 萬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鄉。 -- 出自明·劉基·沁園春·萬里封侯
- 少年才藻新,金鼎世業崇。 -- 出自唐·權德輿·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見寄
-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堯名。 -- 出自唐·司空曙·御制雨后出城觀覽,敕朝臣已下屬和
- 和羹終待手,金鼎自逢時。 -- 出自宋·無名氏·臨江仙·漏出春光三四朵
- 榮侍早隨臺輔鼎,長生已鏤天潢牒。 -- 出自宋·無名氏·滿江紅·萱草堂開
- 薦口瀾翻,宸恩鼎至,此去須還衣錦歸。 -- 出自宋·無名氏·沁園春·長至陽生
- 成實後,有調和鼎鼐,一般滋味。 -- 出自宋·無名氏·喜遷鶯·一陽初起
- 收威柄,更法令,鼎從新。 -- 出自宋·無名氏·十二時/憶少年
- 玉人采得,收歸鼎內,制造無差。 -- 出自宋·無名氏·瑤臺第一層 詠茶
- 一客不得食,覆鼎傷眾賓。 -- 出自宋·梅堯臣·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