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第6個字的詩句
高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長戟同分虎,高冠亞附蟬。 -- 出自唐·崔日知·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臺名賢
- 主人情未盡,高駕少淹留。 -- 出自唐·趙冬曦·奉答燕公
- 遂使林林者,高下幾歔欷。 -- 出自明·王景·古詩(三首)
- 不及隨蕭史,高飛向紫煙。 -- 出自唐·鄭愔·春怨
- 文思光萬宇,高議待升中。 -- 出自唐·褚琇·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風字)
- 俯臨秦山川,高會漢公卿。 -- 出自唐·李泌·奉和圣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 睿德在青陽,高居視中縣。 -- 出自唐·許景先·奉和御制春臺望
- 君此卜行日,高堂應夢歸。 -- 出自唐·殷遙·送友人下第歸省(一作劉得仁詩)
- 濁煙熏月黑,高艷爇云紅。 -- 出自唐·王泠然·夜光篇
- 主人非病常高臥,環(huán)堵蒙籠一老儒。 -- 出自唐·盧象·同王維過崔處士林亭
- 大夢依禪定,高墳共化城。 -- 出自唐·李嘉祐·故燕國相公挽歌二首
- 晴景應重陽,高臺愴遠鄉(xiāng)。 -- 出自唐·李嘉祐·九日送人
- 陽羨蘭陵近,高城帶水閑。 -- 出自唐·李嘉祐·送陸士倫宰義興
- 盛業(yè)推儒行,高科獨少年。 -- 出自唐·李嘉祐·送嚴二擢第東歸
- 衰柳寒關道,高車左掖臣。 -- 出自唐·李嘉祐·送王諫議充東都留守判官
- 漢闕青門遠,高山藍水流。 -- 出自唐·李嘉祐·登秦嶺
- 大德詎可擬,高梧有長離。 -- 出自唐·長孫鑄·送蕭穎士赴東府,得離字
- 文學魯仲尼,高標嵇中散。 -- 出自唐·殷少野·送蕭穎士赴東府,得散字
- 仿佛方知處,高峰是會稽。 -- 出自唐·皇甫曾·寄凈虛上人初至云門(一作劉長聊詩)
- 盛德吾無間,高功誰與儔。 -- 出自唐·徐浩·謁禹廟
- 禪堂清溽潤,高閣無恢炱。 -- 出自唐·徐浩·寶林寺作
- 碧水通三徑,高風重五侯。 -- 出自唐·張偁·題張子正觀察溪風亭二首
- 南游吳越遍,高揖二千石。 -- 出自唐·魏萬·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
-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 出自唐·嚴維·游灞陵山
- 深巷烏衣盛,高門畫戟閑。 -- 出自唐·嚴維·剡中贈張卿侍御
- 仙禁祥云合,高梧彩鳳游。 -- 出自唐·竇常·求自試
- 西南城上高高處,望月分明似玉鉤。 -- 出自唐·竇鞏·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
- 謬將蹇步尋高躅,魚目驪珠豈繼明。 -- 出自唐·王鋌·登越王樓見喬公詩偶題
- 深淺殘陽變,高低曉吹輕。 -- 出自唐·張昔·小苑春望宮池柳色
- 倘得辭幽谷,高枝寄一名。 -- 出自唐·張季略·小苑春望宮池柳色
- 太史新簪筆,高臺紀彩云。 -- 出自唐·裴逵·南至日太史登臺書云物
- 細叢榆塞迥,高點雁山晴。 -- 出自唐·楊憑·邊塞行
- 仿佛心疑處,高峰是會稽。 -- 出自唐·張南史·寄靜虛上人云門
- 甲第叨薦名,高飛便凌煙。 -- 出自宋·蘇易簡·贈翰林學士宋公白
- 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馀舞榭歌樓。 -- 出自宋·沈唐·望海潮·山光凝翠
- 賞為良辰樂,高宜善賦登。 -- 出自宋·元絳·和
- 新春已到無高下,故里重過有是非。 -- 出自宋·程師孟·入涌泉道中
- 為言白傅有高躅,九君結(jié)社真可師。 -- 出自宋·王拱辰·耆英會詩
- 方塘探子石,高閣會賓簪。 -- 出自宋·韓絳·游鴻慶寺
- 爭如特寄邵高士,書帙幾杖同幽棲。 -- 出自宋·王益柔·萊石茶酒器寄邵先生作詩代書
- 參僚從行府,高會適叢林。 -- 出自宋·吳師孟·和韓絳游鴻慶寺
- 涼風飄灑入高閣,滿城綠樹飛云濤。 -- 出自宋·鄭獬·初入姑蘇會飲
- 夜半群動息,高車始停輪。 -- 出自宋·鄭獬·夜半
- 幸子時見過,高吟消百憂。 -- 出自宋·鄭獬·答吳伯固
- 將書借取琴高鯉,從此橫騎入杳冥。 -- 出自宋·鄭獬·水館
- 如對古賢人,高標鎮(zhèn)浮俗。 -- 出自宋·鄭獬·詠竹寄元忠
- 更欲待潮歸,高城聞鼓聲。 -- 出自宋·鄭獬·游清涼寺
- 調(diào)笑脫俗態(tài),高談若風雷。 -- 出自宋·鄭獬·贈朱省郎
- 壯圖藏翰墨,高行落漁樵。 -- 出自宋·強至·哭王仲密四首
- 古像棲深殿,高僧傲白云。 -- 出自宋·強至·留題東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