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第2個字的詩句
高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山高惜人力,十步輒一憩。 -- 出自宋·蘇軾·塵外亭
- 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 -- 出自宋·蘇軾·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
- 唱高和自寡,非我誰當(dāng)親。 -- 出自宋·蘇軾·用前韻再和孫志舉
- 風(fēng)高月暗水云黃,淮陰夜發(fā)朝山陽。 -- 出自宋·蘇軾·十月十六日記所見
-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見烏帽出復(fù)沒。 -- 出自宋·蘇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
- 日高黃繖下西清,風(fēng)動槐龍舞交翠。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zhí)政講讀史官燕
- )高才晚歲終難進(jìn),勇退當(dāng)年正急流。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五絕
- 才高殊未識,歲晚幸無他。 -- 出自宋·蘇軾·答子勉三首?此詩為黃庭堅(jiān)作?
- 天高夜氣嚴(yán),列宿森就位。 -- 出自宋·蘇軾·夜行觀星
- 山高路已斷,亭小膝屢促。 -- 出自宋·蘇軾·連日與王忠玉張全翁游西湖訪北山清順道潛二
- 其高如山,其清如泉。 -- 出自宋·蘇軾·鳴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時
- 山高無風(fēng)松自響,誤認(rèn)石齒號驚湍。 -- 出自宋·蘇軾·游道場山何山
- 登高望云海,醉覺三山傾。 -- 出自宋·蘇軾·和陶九日閑居
- )高論森月旦。 -- 出自宋·蘇軾·二公再和亦再答之
- 才高鬼神惡,骨朽姓名芳。 -- 出自宋·蘇軾·張庖民挽詞
- 日高山蟬抱葉響,人靜翠羽穿林飛。 -- 出自宋·蘇軾·壽星院寒碧軒
- 孤高不可恃,歲晚霜風(fēng)侵。 -- 出自宋·蘇軾·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義伯圣途次元伯
- 才高多感激,道直無往還。 -- 出自宋·蘇軾·凌虛臺
- 樹高傾隴鳥,池浚落河魴。 -- 出自宋·蘇軾·大老寺竹間閣子
- 臨高揮手謝好住,清風(fēng)萬壑傳其言。 -- 出自宋·蘇軾·介亭餞楊杰次公
- (時高麗使在都下,每至勝境,輒圖畫以歸。 -- 出自宋·蘇軾·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
- 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崧高
-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 出自先秦·詩經(jīng)·小弁
-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 出自·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 山高路遠(yuǎn)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 出自·毛澤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 臨高閣。 -- 出自宋·李清照·憶秦娥·臨高閣
- 慶高閎[7]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 出自宋·李清照·長壽樂·微寒應(yīng)候[2]
-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 出自宋·李清照·長壽樂·微寒應(yīng)候
-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 出自唐·杜甫·佳人
-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 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天高無消息,棄我忽若遺。 -- 出自唐·杜甫·幽人
- 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 出自唐·杜甫·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 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 -- 出自唐·杜甫·絕句六首
- 登高欲有往,蕩析川無梁。 -- 出自唐·杜甫·又上后園山腳
- 清高金莖露,正直朱絲弦。 -- 出自唐·杜甫·贈李十五丈別(李秘書文嶷)
- 憑高送所親,久坐惜芳辰。 -- 出自唐·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 日高盤饌供何晚,市遠(yuǎn)魚鮭買未回。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是處移花是處開
- 日高猶苦圣賢中,門外誰酣蠻觸戰(zhàn)。 -- 出自宋·辛棄疾·玉樓春
- 忒高才,經(jīng)濟(jì)地,戰(zhàn)爭場。 -- 出自宋·辛棄疾·最高樓·花好處
- 嘆高山流水,弦斷堪悲。 -- 出自宋·辛棄疾·婆羅門引·綠陰啼鳥
- 悵高山流水,古調(diào)今悲。 -- 出自宋·辛棄疾·婆羅門引·龍泉佳處
- 更高陽入謁,都稱齏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 出自宋·辛棄疾·沁園春 城中諸公載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韻
- 欹高枕,梧桐聽雨,如是天明。 -- 出自宋·辛棄疾·綠頭鴨/多麗
- 天高未及聞,荊棘生滿地。 -- 出自唐·白居易·二
- 議高通白虎,諫切伏青蒲。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 出自唐·白居易·寓意詩五首
- 名高折人爵,思苦減天年。 -- 出自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
- 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 -- 出自唐·白居易·重題
-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 出自唐·白居易·偶作二首
- 年高須告老,名遂合退身。 -- 出自唐·白居易·不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