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在第7個(gè)字的詩句
香在第七個(gè)字的詩句
- 繰成萬絲手中香,醫(yī)得三月眼前瘡。 -- 出自宋·舒邦佐·蠶婦嘆
- 隴頭猶待返魂香。 -- 出自宋·廖行之·鷓鴣天·九日東籬已泛觴
- 泚顙人應(yīng)化,分香訟亦平。 -- 出自宋·廖行之·和益陽趙宰六首
- 花神那作世間香,狂蝶游蜂暗斷腸。 -- 出自宋·廖行之·和惜香紅二首
- 春風(fēng)十里簾幕,香靄小紅樓。 -- 出自宋·楊冠卿·水調(diào)歌頭·形勝訪淮楚
- 暮雨森寒意,花香閟舊枝。 -- 出自宋·楊冠卿·暮雨
- 旁有玉京子,含香笑相逢。 -- 出自宋·崔敦詩·和唐致遠(yuǎn)蠟梅
- 短棹客千里,炷香人小留。 -- 出自宋·趙善括·題儀真天寧寺
- 誰許嫁東風(fēng),留香坐曉昏。 -- 出自宋·趙善括·和浙憲同諸公游梅園
- 一紙魚箋枕底香,且做新來夢(mèng)。 -- 出自宋·程垓·卜算子·枕簟暑風(fēng)消
- 悶酒尊難尋,親香篆易銷。 -- 出自宋·程垓·南歌子·淡靄籠青瑣
- 矮窗西畔翠荷香。 -- 出自宋·程垓·朝中措·矮窗西畔翠荷香
- 豆蔻濃時(shí),酴醿香處,試把菱花照。 -- 出自宋·程垓·雨中花令·聞?wù)f海棠開盡了
- 自從別后,粉銷香膩,一春成病。 -- 出自宋·程垓·瑤階草·空山子規(guī)叫
- 矮窗曲屋夜燒香,人已靜。 -- 出自宋·程垓·天仙子·慘慘霜林冬欲盡
- 會(huì)意庭前柏,輸香水面荷。 -- 出自宋·虞儔·宋宰不赴王倅招有詩次韻
- 晚月魂清,夕陽香遠(yuǎn)。 -- 出自宋·劉光祖·踏莎行·掃徑花零
- 午風(fēng)吹坼稻花香,晨雨翻掀稻葉涼。 -- 出自宋·趙蕃·八月八日發(fā)潭州后得絕句四十首
- 非風(fēng)非月自騰香,我亦何心適與當(dāng)。 -- 出自宋·趙蕃·夜坐讀書聞瓶梅之香口占五絕
- 酒惡思茶更炷香,不如梅蕊嚼冰霜。 -- 出自宋·趙蕃·對(duì)梅有作六首
- 一花固覺有余香,況此寒梢數(shù)尺長(zhǎng)。 -- 出自宋·趙蕃·即事呈斯遠(yuǎn)三首
- 湖山十里芰荷香,穩(wěn)送朝天一夜航。 -- 出自宋·趙蕃·程閣學(xué)知建寧府入對(duì)二首
- 黃花狼籍晚猶香,冷蝶頻來著意忙。 -- 出自宋·趙蕃·十月見菊二首
- 山居每啜社前香,及是清明茶政嘗。 -- 出自宋·趙蕃·送新茶與俞尉
- 小檻叢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陽。 -- 出自宋·趙蕃·九日題越州光孝觀壁
- 玉美終懷璞,蘭香竟死林。 -- 出自宋·趙蕃·挽楊茂原二首
- 心里恨、莫結(jié)丁香,琴上曲、休彈秋思。 -- 出自宋·馬子嚴(yán)·月華清·瑟瑟秋聲
- 畫梁空有燕泥香。 -- 出自宋·趙師俠·浣溪沙
- 白湖宮殿云聳,香火盡虔祈。 -- 出自宋·趙師俠·訴衷情·威靈千里護(hù)封圻
- 凄然風(fēng)熱,夜涼香泛明月。 -- 出自宋·趙師俠·酹江月/念奴嬌
- 鶴翎初拆,露沾香沁珠溜。 -- 出自宋·趙師俠·酹江月/念奴嬌
- 雪里花清,月下香浮。 -- 出自宋·趙師俠·一翦梅·暖日烘梅冷未蘇
- 看看滿地,堆卻香絮。 -- 出自宋·趙師俠·東坡引·飛花紅不聚
- 仙種花容晚節(jié)香,人愿爭(zhēng)先睹。 -- 出自宋·陳亮·卜算子·悄靜菊花天
- 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 出自宋·陳亮·點(diǎn)絳唇 詠梅月
- 桃花蘸水染紅香。 -- 出自宋·楊炎正·浣溪沙
- 花開天上定聞香,乘風(fēng)快問蟾宮路。 -- 出自宋·楊炎正·題鄒氏桂軒
- 柳裊金絲,梨鋪香雪,一年春事方中。 -- 出自宋·劉褒·滿庭芳·柳裊金絲
- 累累輕翦粉痕香。 -- 出自宋·張鎡·鷓鴣天·陰陰一架紺云涼
- 手栽一色紅梅,香籠十畝,忍輕負(fù)、酒腸詩興。 -- 出自宋·張鎡·祝英臺(tái)近·暖風(fēng)回
- 吹起清芬,露成香露,月成香月。 -- 出自宋·張鎡·玉團(tuán)兒·曉來一陣金風(fēng)劣
- 薰風(fēng)十里藕花香。 -- 出自宋·盧炳·浣溪沙
- 更撩人清與,異香芬馥。 -- 出自宋·盧炳·賀新郎·池管閑凝目
- 特地送、些兒暗香。 -- 出自宋·盧炳·柳梢青·雅淡精神
- 更天風(fēng)吹下,桂香拂袂,想蟠根老。 -- 出自宋·盧炳·水龍吟·晚晴一碧天如水
- 城中萬戶,燭光香霧交貫。 -- 出自宋·汪莘·念奴嬌·龍山高會(huì)
- 須祁寒徹骨,清香透鼻。 -- 出自宋·汪莘·滿江紅·洞府瑤池
- 石橋南北碧桃香,翠葉交柯水面涼。 -- 出自宋·汪莘·春夏之交風(fēng)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 宮講先生句子香,晦庵衣缽有余芳。 -- 出自宋·汪莘·玉堂中賡任宮講希夷惠詩韻
- 沃轡歌周雅,含香問漢儀。 -- 出自宋·曹彥約·總領(lǐng)戶部楊公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