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在第4個(gè)字的詩(shī)句
霖在第四個(gè)字的詩(shī)句
- 半夜嘉霖曉快晴,敕機(jī)暇偶泛昆明。 -- 出自清·乾隆·雨后昆明湖泛舟騁望
- 水不患霖。 -- 出自魏晉·曹攄·贈(zèng)王弘遠(yuǎn)
- 況復(fù)梅霖倒江海,白晝洶若龍移湫。 -- 出自宋·曾豐·甲申大水二首
- 浹日甘霖遍履封,懸知蒼昊鑒丹悰。 -- 出自宋·劉克莊·又和六首
- 漸有秋霖籬菊長(zhǎng),才無(wú)暑氣渚蓮疏。 -- 出自宋·徐璣·訪湖友
- 梅子收霖雨,榆花斷瘴煙。 -- 出自宋·洪咨夔·昭化
- 欲遣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贊東宮。 -- 出自唐·方干·寄靈武胡常侍
- 他日為霖亦如此,諸生無(wú)不沐經(jīng)營(yíng)。 -- 出自唐·貫休·賀雨上王使君二首
- 已向?yàn)?span id="eq0qu2ss0gy" class="hong">霖報(bào)消息,潁川征詔是前期。 -- 出自唐·李群玉·送崔使君蕭山禱雨甘澤遽降
- 人厭為霖水毀溪,床邊生菌路成泥。 -- 出自唐·施肩吾·江南積雨嘆
- 臘月遭霖雨,孤舟艤暮灘。 -- 出自宋·張舜民·行次晚洲
- 正是為霖手段,南來(lái)先做年豐。 -- 出自宋·黃公度·朝中措·屑瑤飄絮滿層空
- 三日春霖發(fā)土毛,道傍芳草半人高。 -- 出自宋·王之道·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
- 天下待霖雨,胡為耽睡癖。 -- 出自宋·鄭域·題靈惠
- 旬日陰霖結(jié)不開,窮居幽草亂侵階。 -- 出自明·林鴻·憶浮丘生往交州
- 安得甘霖蠲詔相并來(lái),盡使枯氓醉天府。 -- 出自明·王叔承·黑雪行苦旱遣悶
- 滴滴春霖透荔枝,筆題箋動(dòng)手中垂。 -- 出自唐·薛能·吳姬十首
- 良弼為霖辜宿望,神僧作霧應(yīng)精求。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
- 獨(dú)思作霖雨,流潤(rùn)及生靈。 -- 出自唐·李收·和中書侍郎院壁畫云
- 便恐為霖雨,歸去難留。 -- 出自宋·沈唐·望海潮·山光凝翠
- 巖野為霖后,千年復(fù)有人。 -- 出自宋·范祖禹·中書侍郎傅公挽詞
- 三日霪霖已渺漫,未晴三日又言乾。 -- 出自宋·尤袤·臺(tái)州四詩(shī)
- 雷去春霖足,云歸夜水深。 -- 出自宋·李新·龍洞
- 累月愁霖,知今夕、是何天色。 -- 出自宋·洪適·滿江紅·累月愁霖
- 三月愁霖多急雨。 -- 出自宋·洪適·漁家傲引/漁家傲
- 梅雨成霖,倦永晝、暑行巖曲。 -- 出自宋·李洪·滿江紅·梅雨成霖
- 可但甘霖驅(qū)旱魃,自然涼氣滿人寰。 -- 出自宋·樓鑰·又次徐仲宗通判韻
- 雨接梅霖,風(fēng)祛槐暑,麥天已秋。 -- 出自宋·趙師俠·沁園春·雨接梅霖
- 從龍作霖皆是物,邇來(lái)一足飛商羊。 -- 出自宋·曹彥約·次韻魏君寶光黃云觀古風(fēng)
- 四海望霖雨,可但總祥刑。 -- 出自宋·徐鹿卿·水調(diào)歌頭·廊廟補(bǔ)天手
- 他年作霖雨手,且明光奏賦寓良箴。 -- 出自宋·張輯·木蘭花慢·望瀛洲尺五
- 看傅巖、霖雨歲旱,要須均施。 -- 出自宋·程正同·賀新郎·久矣無(wú)循吏
- 棟梁材,霖雨手,廟堂身。 -- 出自宋·戴翼·水調(diào)歌頭·渤海賣刀劍
- 不肯作霖雨,偃蹇眠煙霞。 -- 出自宋·王柏·古梅行
- 若旱作霖人喜久,雄風(fēng)那數(shù)快哉亭。 -- 出自宋·王柏·和喜雨韻
- 只恐為霖,玉麟堂小,留不住臺(tái)席。 -- 出自宋·李曾伯·醉蓬萊·問江東父老
- 早晚為霖洗熱,蒼生俱出炭爐中。 -- 出自宋·李曾伯·壽應(yīng)茶馬
- 梅雨成霖味已甘,淋淳更久恐難堪。 -- 出自宋·衛(wèi)宗武·喜晴
- 終當(dāng)為霖九地回,白日昭昭此情傃。 -- 出自宋·利登·貴豀有石相背而生俗名之背夫石余謂妻安背夫
- 傅說為霖寤寐中,高宗一念與天通。 -- 出自宋·柴望·夢(mèng)傅說
- 幸喜甘霖做歲豐,靈泉又奏濟(jì)人功。 -- 出自宋·姚勉·題蜀江觀
- 旱歲渴霖雨,神鱗起淵雷。 -- 出自宋·姚勉·訪郭德甫
- 小試作霖手,蘇醒永新民。 -- 出自宋·胡幼黃·水調(diào)歌頭·有喜君初度
- 邂逅作霖雨,本是版筑君。 -- 出自宋·沈長(zhǎng)卿·題清芬閣
- 廊廟為霖須妙手,即看力斡大鈞回。 -- 出自宋·王炎·再和林寶文三絕
- 四海望霖雨,爭(zhēng)欲挽之留。 -- 出自宋·王炎·呂待制所居八詠·半隱
- 如逢作霖處,當(dāng)為起氤氳。 -- 出自唐·盧殷·欲銷云
- 看助為霖去,恩沾雨露均。 -- 出自唐·沈亞之·山出云
- 看取為霖去,恩沾雨露均。 -- 出自唐·張勝之·山出云
- 數(shù)夜積霖聲更遠(yuǎn),郡樓欹枕聽良宵。 -- 出自唐·徐夤·和尚書詠泉山瀑布十二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