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在第9個字的詩句
霄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太極光陰忘甲子,九霄云氣接蓬萊。 -- 出自宋·白玉蟾·題鶴林宮
- 彼美彭鶴林,往在神霄府。 -- 出自宋·白玉蟾·懷仙樓歌奉呈鶴林尊友
- 玉皇知何時,錫詔下霄濛。 -- 出自宋·白玉蟾·贈李道士謁仙行
- 小嬋娟、雙調彈箏,半霄鸞鶴。 -- 出自宋·蔣捷·賀新郎·雁嶼晴嵐薄
- 八表流云澄夜色,九霄華月動春城。 -- 出自明·劉基·次韻和石末公元夜之作
- 青海風波騰罔象,紫霄氛拏翳搖光。 -- 出自明·劉基·次韻和石末公漫興見寄(二首)
- 萬里玉關馳露布,九霄金闕絢云旗。 -- 出自明·劉基·侍宴鐘山應制(時蘭州方奏捷)
- 焉隨腐鼠欲,負此云霄期。 -- 出自唐·戴叔倫·孤鴻篇
- 誓期春之陽,一振摩霄翰。 -- 出自唐·陳陶·游子吟
- 俯見觸餌鱗,仰目凌霄鴻。 -- 出自唐·權德輿·早發杭州泛富春江寄陸三十一公佐
- 級倚綠巔差,關臨赤霄辟。 -- 出自唐·陸龜蒙·紀夢游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 寤寐怨佳期,美人隔霄漢。 -- 出自唐·錢起·秋夜作
- 盡道蓬萊仙瑞世,九霄外、鳴玉飛香。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千里旌麾
- 清如三島月,閑似九霄云。 -- 出自宋·無名氏·臨江仙 以上嗚鶴余音卷之三
- 上帝樓成何遽召,青霄路絕不應還。 -- 出自宋·梅堯臣·和宋次道奠石昌言舍人
- 清泉篆溝渠,茂木繡霄漢。 -- 出自宋·邵雍·六十五歲新正自貽
- 名高住不得,非與九霄期。 -- 出自唐·朱慶馀·送崔拾遺赴闕
- 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 -- 出自宋·晁補之·尾犯·廬山小隱
- 宇宙中閒皆分事,云霄高處是知音。 -- 出自宋·陳著·次韻邑宰徐何慊出示所作五首
- 恩波四溟涌,文焰九霄矗。 -- 出自宋·陳著·題僧維楠詩卷
- 素秋來蕊館,瑞祝達霄晨。 -- 出自宋·宋祁·和道卿舍人奉祠太一齋宮
- 青桐雙拂日,傍帶凌霄花。 -- 出自唐·李頎·題僧房雙桐
- 鄴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 -- 出自唐·楊巨源·送李虞仲秀才歸東都,因寄元李二友
- 題詩金華彥,接武丹霄烈。 -- 出自唐·楊巨源·奉酬竇郎中早入?
- 二十年前同日喜,碧霄何路得相逢。 -- 出自唐·楊巨源·寄中書同年舍人
- 紫府有名同羽化,碧霄無路卻泥蟠。 -- 出自唐·薛逢·上吏部崔相公
- 綠葉吟風勁,翠莖犯霄密。 -- 出自唐·王績·古意六首
- 百里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雞群。 -- 出自唐·雍陶·寄永樂殷堯藩明府
- 誰言盈尺內,自有青霄路。 -- 出自宋·錢惟演·和司空相公假山
- 取次升沈論等差,云霄獨不忘泥沙。 -- 出自宋·魏野·寄陳越學士托附魏仲容
- 清世一般為隱逸,碧霄兩處應星辰。 -- 出自宋·魏野·寄贈華山致仕韓見素
- 場屋俱為拜賜師,煙霄獨喜鳳毛飛。 -- 出自宋·韓元吉·留別傅安道
- 織女弄機絲,余緯爛霄闕。 -- 出自明·袁宏道·擬古樂府(有序)
- 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曉煙望。 -- 出自唐·鮑溶·蕭史圖歌
- --辛晃黃葉身仍逐,丹霄背未摩。 -- 出自唐·耿湋·寄司空曙李端聯句
- 千里舊聞稱驥騄,九霄安得接鸞凰。 -- 出自唐·朱長文·次韻子文抱病幽居之作二首
- 千載神龜巢葉稱,九霄老鳳帶雛游。 -- 出自唐·朱長文·元厚之少保生日
- 朝廷數擢賢,旋占凌霄路。 -- 出自宋·陳亞·生查子·朝庭數擢賢
- 玉琯飛灰新節應,璿霄合璧端華凝。 -- 出自宋·夏竦·奉和御製冬至
- 叢楹虹帶繞,彩製玉霄鄰。 -- 出自宋·夏竦·奉和御製真游殿成詩
- 庶幾成大功,展子凌霄翰。 -- 出自宋·韓維·送趙員外之官憲州
- 何如鼓雙翼,軒昂九霄云。 -- 出自宋·徐照·送侯寧
- 云心鶴性,死也要沖霄,乘風去。 -- 出自宋·葛長庚·菊花新·忽水遠天長
- 累真功行將來去,九霄參圣。 -- 出自元·馬鈺·黃河清 繼重陽韻
- 種琪瑤真真,瑞滿青霄。 -- 出自元·馬鈺·離苦海 本名離別難 謹繼重陽師父韻 洞玄金
- 鴻毛獨未順,蹭蹬違霄程。 -- 出自明·高啟·感舊酬宋軍咨見寄
- 斗極新春年八十,煙霄故國路三千。 -- 出自宋·晁說之·寄果
- 激昂英氣宇,緩步亦霄躔。 -- 出自宋·徐元杰·挽宜春趙別駕二首
- 望斗氣半空紫,沖秋霄一點青。 -- 出自宋·劉克莊·和黃彥華帥機六言十首
- 食肉恨公非燕頷,沖霄從古要鳶肩。 -- 出自宋·劉克莊·挽林武博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