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在第7個(gè)字的詩句
霄在第七個(gè)字的詩句
- 飛軒出閶闔,紫霄高峨峨。 -- 出自宋·曹勛·青漢謠
- 昔時(shí)意氣控云霄,老矣方能造治朝。 -- 出自宋·曹勛·和黃虛中韻二首
- 爽氣深秋徹九霄,憑高眼界迥寥寥。 -- 出自宋·胡寅·和單令九日二絕
- 三島十洲東,青霄上,神工幻成巖竇。 -- 出自宋·史浩·南浦·一箭舜弦風(fēng)
- 上頭有路通紫霄,正恐朝元從此去。 -- 出自宋·李流謙·巫山一何高七絕
- 令君臺閣人,九霄帝不隔。 -- 出自宋·李流謙·以春草碧色分韻送朱師古知雒縣得色字
- 芝書奎畫下層霄,宣召想來促。 -- 出自宋·曹冠·好事近·良月戒微寒
- 遐想瑞葉舞層霄,剪裁不費(fèi)造化力。 -- 出自宋·李洪·憶雪歌
- 錢塘佳月照青霄,壯觀仍看半夜潮。 -- 出自宋·樓鑰·海潮圖
- 鰲山萬仞峙璇霄,上有高真道寂寥。 -- 出自宋·汪莘·贈祁門不老山高法師
- 后會豈無日,碧霄攬霞裾。 -- 出自宋·李壁·為劉漫翁老人賦云月高齋詩
- 壑溪錯(cuò)互云崒霄,石戔戔兮溜鳴青。 -- 出自宋·高似孫·小山聳桂
- 遙望紱麟祥旦,霄躔邈、阻奉瑯杯。 -- 出自宋·李劉·滿庭芳·鄭履聲傳
- 欲去無人問,今霄醉似泥。 -- 出自宋·周文璞·轆轤體
- 剛風(fēng)軼飛浮,叢霄隱戮闊。 -- 出自宋·程公許·擬古二章
- 何時(shí)共峻陟,層霄疑可捫。 -- 出自宋·程公許·古碑塔寺改律為禪鄉(xiāng)大夫招增值云智禪師主法
- 春風(fēng)動卒馬,云霄插雙翰。 -- 出自宋·程公許·投龍寶室洞天過延慶觀方王卒共父劍峰精舍
- 門戶久灰冷,云霄如砥平。 -- 出自宋·程公許·送道傳侄旅中赴省
- 安得飛霞全,云霄頡頏。 -- 出自宋·程公許·送考功劉大著出守嘉禾韻得相字
- 雷雨新頭角,煙霄舊羽翰。 -- 出自宋·岳珂·豫庵三端詩·鵷竹
- 笑把荷囊下紫霄,人傳千載鶴歸遼。 -- 出自宋·王邁·壽陳崇清侍郎
- 仰平生聲望,九霄星斗,方來事業(yè),萬里風(fēng)檣。 -- 出自宋·劉子寰·沁園春·長壽真人
- 福壽雙星,現(xiàn)碧霄云際。 -- 出自宋·劉子寰·醉蓬萊·正花深繡閣
- 白云依古山,青霄起孤鶴。 -- 出自宋·留元崇·中閣禪院
- 黃色作橋通九霄,水晶為簾掛千尺。 -- 出自宋·留元崇·羅浮
- 用處不需多,云霄路坦坦。 -- 出自宋·王柏·廣曾敬仲
- 繡節(jié)當(dāng)年立碧霄,至今遺愛藹懽謠。 -- 出自宋·趙汝騰·詗湖獻(xiàn)刑使趙紫薇
- 未到白云先碧霄,瘦藤支我上山腰。 -- 出自宋·李昴英·碧霄
- 矯矯千歲姿,昂霄猶舞翠。 -- 出自宋·衛(wèi)宗武·歲冬至唐村墳山掃松
- 王公甲第連云霄,松泉竹石秋蕭蕭。 -- 出自宋·姚勉·京城苦熱
- 崇岡峻嶺欲凌霄,鳥道行邊去路遙。 -- 出自宋·胡仲弓·過嶺作
- 皓月流華光,微霄曖虛碧。 -- 出自宋·鄧剡·步月
- 始知絳節(jié)下丹霄,左驂麒麟右鸞鳳。 -- 出自宋·黎廷瑞·上奚宣慰冰壑
- 眾羽集新條,云霄一冥鴻。 -- 出自宋·黎廷瑞·虎溪三笑圖
- 紅尾鳳凰飛翠霄,好去瑤臺吹玉簫。 -- 出自宋·黎廷瑞·鐵笛行贈丁云屋
- 棠湖漾其北,紫霄聳其南。 -- 出自宋·董嗣杲·過琴齋
- 翩翩天雁薄云霄。 -- 出自宋·李朝卿·鷓鴣天·萬里霜空爽氣高
- 鸞車鶴馭下層霄。 -- 出自宋·李朝卿·鷓鴣天·九鳳簫低彩霧高
- 拂霧理孤策,薄霄眺層岑。 -- 出自唐·李幼卿·游爛柯山四首
- 詔書前日下丹霄,頭戴儒冠脫皂貂。 -- 出自唐·武元衡·送張六諫議歸朝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 出自唐·林杰·乞巧
- 七夕今朝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 出自唐·林杰·七夕
- 豈慮塵埃久,云霄故有期。 -- 出自唐·劉得仁·和鄭先輩謝秩閑居寓書所懷
- 弱羽雖能振,丹霄竟未通。 -- 出自唐·李體仁·飛鴻響遠(yuǎn)音
- 湛湛騰空下碧霄,地卑濕處更偏饒。 -- 出自唐·袁郊·露
- 白發(fā)除還出,丹霄去轉(zhuǎn)賒。 -- 出自唐·許棠·旅懷
- 萬古亭亭倚碧霄,不成擎亦不成招。 -- 出自唐·劉象·詠仙掌
- 羽翼勢雖微,云霄亦可期。 -- 出自唐·李建勛·歸燕詞
- 化俗功成后,煙霄會有期。 -- 出自·李中·贈朐山楊宰
- 松頂留衣上玉霄,永傳異跡在中條。 -- 出自唐·鄭遨·題中條靜觀(侯道華上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