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在第14個字的詩句
雷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似聞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蟄雷。 -- 出自宋·劉克莊·次韻張秘丞勸駕
- 松聲欲動風聲催,細非笙簧大非雷。 -- 出自宋·徐璣·松風樓篇
- 學如大令倉盛筆,文似若耶溪轉雷。 -- 出自宋·曾幾·陸務觀效孔方四舅氏體倒用二舅氏題云門草堂
- 禁直惟聞漏鼓催,潮聲遙聽訝蛟雷。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天官韓尚書七月十八日風雨中觀潮予內直
- 蒼崖斗立兩扉開,竹雨龍歸尚殷雷。 -- 出自宋·洪咨夔·次韻游龍門十絕
- 長嘯一聲啼鳥外,朵頤有象著山雷。 -- 出自宋·洪咨夔·次韻游龍門十絕
- 勢有盛衰惟視雨,聲無高下尺成雷。 -- 出自宋·洪咨夔·瀑布
- 史君筆斡萬牛回,腳底春風舌底雷。 -- 出自宋·洪咨夔·次徐隆慶壽詩韻二首
- 平淮勒碑字如斗,鐃歌奏曲聲召雷。 -- 出自宋·洪咨夔·續洗兵馬上李制置
- 容受直言天子圣,好聽臚唱響春雷。 -- 出自宋·洪咨夔·省闈試士
- 星騎翩翩鶴詔來,旋聞歡語沸春雷。 -- 出自宋·蔡襄·詔貢士
- 帆檣山齊排浪進,牽船百丈聲如雷。 -- 出自清·吳偉業·打冰詞
- 石上叢林礙星斗,窗邊瀑布走風雷。 -- 出自唐·方干·因話天臺勝異仍送羅道士
- 長片掛巖輕似練,遠聲離洞咽于雷。 -- 出自唐·方干·石門瀑布
- 更有平人居蟄屋,還應為作一聲雷。 -- 出自唐·貫休·聞許棠及第因寄桂雍
- 謳歌合合千門樂,鼙角雄雄一閣雷。 -- 出自唐·貫休·送鄭使君
- 湖上獨居多草木,山前頻醉過風雷。 -- 出自唐·貫休·贈鐘陵陳處士
- 折槍黃馬倦塵埃,掩耳兇徒怕疾雷。 -- 出自唐·韓偓·老將
- 不道慘舒無定分,卻憂蚊響又成雷。 -- 出自唐·韓偓·冬至夜作(天復二年壬書戍,隨駕在鳳翔府)
- 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 -- 出自唐·韓偓·登南神光寺塔院(一本題作登南臺僧寺)
- 朝宗漢水接陽臺,唅呀填坑吼作雷。 -- 出自唐·李群玉·潯陽觀水
- 曉離村店侵殘月,盡歇津亭避疾雷。 -- 出自宋·楊億·元道宗下第東游
- 撫櫬循題兮愁霧重,江河傾淚兮雷霆聲慟。 -- 出自宋·葛立方·九效·寧固
- 久謂升堂胔已嚌,可是持鼓門過雷。 -- 出自宋·黃公度·和邵觀復見贈
- 曩歸畀余一語妙,三歲暗室鶩轟雷。 -- 出自宋·劉子翚·寄茶與曾吉甫
- 具體好時心似谷,厲辭傳處口如雷。 -- 出自宋·劉子翚·無諸策題問顏亡絕好軻沒無傳
- 甲子初秋柳宿乖,皇天無雨只空雷。 -- 出自宋·汪元量·越州歌二十首
- 寺近陰崖多霧雨,峽邊靈竇忽風雷。 -- 出自宋·汪元量·峽邊山寺
- 兩日枯腸饜蔬筍,不堪茗椀發輕雷。 -- 出自宋·王之道·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 上林不負遷喬約,百蟄同驚此夜雷。 -- 出自宋·王之道·立春小酌呈諸兄
- 纖纖細落催花雨,隱隱輕鳴啟蟄雷。 -- 出自宋·王之道·晚憩聞雷
-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 出自宋·張元干·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 群臣競獻葡萄杯,山呼萬歲聲如雷。 -- 出自明·瞿佑·天魔舞
- 杯杓催時嚴黑雨,琵琶隔座攬輕雷。 -- 出自明·徐渭·李長公邀集蓮花峰
- 夜合花邊待月來,宮中郤轆響春雷。 -- 出自明·楊基·無題和唐李義山商隱
- 力盡戈籥援不回,猶揮赤手搏風雷。 -- 出自明·楊基·懷悼朱秦仲總制
- 隱現數折蓄精銳,失勢一落如奔雷。 -- 出自清·蔣士銓·開先瀑布
- 連峰出云云半開,奔渠卷雪響春雷。 -- 出自清·錢載·出東林六七里望廬山
- 鳳闕幾傳為匠碩,龍門曾用振風雷。 -- 出自唐·齊己·謝秦府推官寄丹臺集
- 何處云根采得來,黑龍狂欲作風雷。 -- 出自唐·齊己·謝人惠拄杖
- 檐聲未斷前旬雨,電影還連后夜雷。 -- 出自唐·齊己·春寄尚顏
- 筆硯興狂師沈謝,香燈魂斷憶宗雷。 -- 出自唐·齊己·靜院
- 坐聞鄰樹棲幽鳥,吟覺江云發早雷。 -- 出自唐·齊己·荊門疾中喜謝尊師自南岳來、相里秀才自京至
- 磧連荒戍頻頻火,天絕纖云往往雷。 -- 出自唐·吳融·海上秋懷
- 千里風清聞戛玉,幾人東下憶奔雷。 -- 出自唐·吳融·汴上觀(一本有河冰二字)
- 九天應下階庭拜,萬蟄先驚漢地雷。 -- 出自宋·王珪·元日呈原叔給事唐聊諫議
- 滿城風雨逢寒食,更聽春巖第一雷。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吳相公聞南宮放喜即事
- 三十六陂秋水來,龍蛇奔走起風雷。 -- 出自宋·劉敞·安福院二首
- 陽爻四畫已出地,至今百蟄不聞雷。 -- 出自宋·鄭獬·二月雪
- 河岳靈神擁瑞來,劍川一夜起云雷。 -- 出自宋·強至·何太宰生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