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第6個字的詩句
金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滅決囚禁。自
- 當時石泉照金像,神光夜發如五臺。 -- 出自宋·蘇軾·再用前韻
- 詔書行捧縷金箋,樂府應歌相府蓮。 -- 出自宋·蘇軾·沈諫議召游湖,不赴,明日得雙蓮於北山下,
- 新白發,舊黃金。 -- 出自宋·蘇軾·更漏子 送孫巨源
- 酒醒何所見,金粉抱青子。 -- 出自宋·蘇軾·雨中看牡丹三首
- 眼光作電走金蛇,鼻息為云擢煙縷。 -- 出自宋·蘇軾·起伏龍行
- 簾卷東朝散,金烏未遽中。 -- 出自宋·蘇軾·太皇太后閣六首
- 琉璃擊碎走金丹,無復神光發舊壇。 -- 出自宋·蘇軾·富陽妙庭觀董雙成故宅,發地得丹鼎,覆以銅
- 倚欄春晝永,金母在人間。 -- 出自宋·蘇軾·皇太后閣六首
- 岡巒蔚回合,金碧爛明絢。 -- 出自宋·蘇軾·自凈土步至功臣寺
- 錦繡被原野,金珠散貧賤。 -- 出自宋·蘇軾·自凈土步至功臣寺
- 玉川何日朝金闕,白晝關門守夜叉。 -- 出自宋·蘇軾·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
- 何人貪佩黃金印,千柱耽耽鎖北岡。 -- 出自宋·蘇軾·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二首
- 西風迫吹帽,金菊亂如沸。 -- 出自宋·蘇軾·與頓起孫勉泛舟探韻得未字
-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嘗滟玉蛆。 -- 出自宋·蘇軾·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 響泉竟何用,金帶常苦窘。 -- 出自宋·蘇軾·琴枕
- 問羊他日到金華,應許相將游閬苑。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
- 酒酣復拜千金賜,一紙驚鸞回鳳字。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
- 復道凌云接金闕,樓觀隱煙橫翠空。 -- 出自宋·蘇軾·驪山?此詩為李廌作?
- 疏星帶微月,金火爭見伏。 -- 出自宋·蘇軾·袁公濟和劉景文登介亭詩復次韻答之
- 倘容逸少問金堂,記與嵇康留石髓。 -- 出自宋·蘇軾·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 詩成畫燭飄金燼,八尺英公欲燎須。 -- 出自宋·蘇軾·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
- 詩成樺燭飄金燼,八尺英公欲燎須。 -- 出自宋·蘇軾·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
- 西來故父客,金印雜鳴鏑。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鞏南遷初歸二首
- 山頭落日側金盆,倒著接?搔白首。 -- 出自宋·蘇軾·鐵溝行贈喬太博
- 鼎中龍虎黃金賤,松下龜蛇綠骨輕。 -- 出自宋·蘇軾·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 雖慚抱樸子,金鼎陋蟬蛻。 -- 出自宋·蘇軾·遷居
- 錦韉公子朝金閨,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 出自宋·蘇軾·秧馬
- 朝陽入潭洞,金碧涵水玉。 -- 出自宋·蘇軾·葉教授和溽字韻詩,復次韻為戲,記龍井之游
- 石門之役萬金耳,首鼠不為吾已隘。 -- 出自宋·蘇軾·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
- 玉腕揎紅袖,金樽瀉白醅。 -- 出自宋·蘇軾·謝郡人田賀二生獻花
- 主人獨賢勞,金谷方流馳。 -- 出自宋·蘇軾·次韻錢穆父會飲
- 屬纊家無十金產,過車巷哭六州民。 -- 出自宋·蘇軾·陸龍圖詵挽詞
- 但令朱雀長金花,此別還同一轉車。 -- 出自宋·蘇軾·子由將赴南都與余會宿于逍遙堂作兩絕句讀之
- 坐看旸谷浮金暈,遙想錢塘涌雪山。 -- 出自宋·蘇軾·浴日亭(在南海廟前。)
-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 出自先秦·詩經·淇奧
- (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 出自宋·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 出自宋·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 出自宋·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 王孫善保千金軀。 -- 出自唐·杜甫·哀王孫
-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 出自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 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 -- 出自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 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 -- 出自唐·杜甫·龍門
- 涪右眾山內,金華紫崔嵬。 -- 出自唐·杜甫·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
- 碧瓦初寒外,金莖一氣旁。 -- 出自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 人生相感動,金石兩青熒。 -- 出自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 相國生南紀,金璞無留礦。 -- 出自唐·杜甫·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宮徵。 -- 出自唐·杜甫·聽楊氏歌
- 惡鳥飛飛啄金屋,安得爾輩開其群,驅出六合梟鸞分。 -- 出自唐·杜甫·王兵馬使二角鷹
- 幾時高議排金門,各使蒼生有環堵。 -- 出自唐·杜甫·寄柏學士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