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第13個(gè)字的詩(shī)句
金在第一十三個(gè)字的詩(shī)句
- 曾見弘文館盛開,難將汗腳涴金臺(tái)。 -- 出自宋·劉克莊·感昔
- 賴有笥中奎墨在,絕勝疏傅橐金還。 -- 出自宋·劉克莊·又和八首
- 大漸忽然開玉鎖,積勤端為保金甌。 -- 出自宋·劉克莊·讀大行皇帝遺詔感恩哀慟六首
- 內(nèi)翰翻身脫犀帶,黃門勸婦助金錢。 -- 出自宋·劉克莊·豐湖三首
- 早不修真壞丹灶,晚方受錄脫金閨。 -- 出自宋·劉克莊·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 往昔下愚融鐵鏁,即今上圣倚金城。 -- 出自宋·劉克莊·送方蒙中赴辟二首
- 客過唐陵悲石馬,盜穿秦冢得金鳧。 -- 出自宋·劉克莊·戲題山庵二首
- 微似錐刀亦苦爭(zhēng),使君諾重萬金輕。 -- 出自宋·劉克莊·謝春谷畀地
- 后閣夜猶歌玉樹,陳橋日已涌金盤。 -- 出自宋·劉克莊·南唐一首
- 元老豈無揮玉麈,大儒曾有奮金樵。 -- 出自宋·劉克莊·書窗
- 若餞古公煩問訊,蚤開翹館筑金臺(tái)。 -- 出自宋·劉克莊·送林德輔粹三山
- 何年卻遣朝陵官,含桃璀粲登金槃。 -- 出自宋·劉克莊·朝陵地
- 空有蚋蠅侵玉骨,斷無龍虎守金丹。 -- 出自宋·劉克莊·題海陵徐神翁墓
- 莫遣父兄被嗤笑,金根謬改作金銀。 -- 出自宋·劉克莊·再次竹溪韻
- 先倩清風(fēng)掃水軒,更呼涼月倒金樽。 -- 出自宋·劉克莊·丁酉重九日宿順昌步云閣絕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 章華臺(tái)南莎草齊,長(zhǎng)河柳色連金堤。 -- 出自唐·李涉·寄荊娘寫真
- 愿分精魄定形影,永似銀壺掛金井。 -- 出自唐·李涉·寄荊娘寫真
- 乃翁獨(dú)步辭云間,五花判罷游金鑾。 -- 出自宋·曾幾·玩鷗亭
- 想像天顏知有喜,正衙入賀薦金罍。 -- 出自宋·曾幾·至日述事時(shí)江海大捷
- 廣武溪頭降虜稀,一聲寒角怨金微。 -- 出自唐·趙嘏·降虜
- 古荔全身裹鐵甲,頑姜滿腹鋪金毛。 -- 出自宋·文同·伐枯株
- 獨(dú)向中庭待明月,一身清露瀉金波。 -- 出自宋·文同·暑夕待月庭下夜深方歸
- 甚日重黃侍玉鑾,幾時(shí)八座佩金寒。 -- 出自宋·周必大·程泰之昨有金帶銀章之句十月二十八日乃因押
- 大杓親分兩玉瓶,東籬手植萬金英。 -- 出自宋·周必大·訪胡邦衡庭前四菊茂其因賦二絕
- 蹇步媻珊到竹溪,病眸眩瞀亂金篦。 -- 出自宋·周必大·劉仙才仲子俊示其父醉庵詩(shī)集索鄙句
- 一去鵬程應(yīng)九萬,始知佳夢(mèng)合金精。 -- 出自宋·周必大·送陸先生赴春闈
- 有齊委女起拜月,綠發(fā)一縷蒙金針。 -- 出自宋·洪咨夔·七夕
- 霜磧蕭蕭落漲痕,西風(fēng)吹日墮金盆。 -- 出自宋·洪咨夔·萬景樓次韻六絕
- 家慶盛於群玉府,身名榮過執(zhí)金吾。 -- 出自宋·洪咨夔·次仲禹迓叔禹西歸韻二首
- 阿姉云鬒融翠翹,主翁縞發(fā)明金貂。 -- 出自宋·洪咨夔·唐何循吏廟
- 心安便是上池藥,眼凈何用黃金篦,眼凈何用黃金篦。 -- 出自宋·洪咨夔·送新婺州汪總領(lǐng)歸歙
- 已放清歌逐瑤管,旋篘新釀行金巵。 -- 出自宋·蔡襄·遣興
- 雖欲晨昏在環(huán)堵,奈何職守通金閨。 -- 出自宋·蔡襄·道中寄福州王祠部
- 傍花行酒發(fā)新唱,滿座例舉黃金瓢。 -- 出自宋·蔡襄·寒食梨花小飲
- 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翠鈿檀注助容光。 -- 出自宋·李珣·浣溪沙
- 繁霜曉幕鳴柏烏,待子獸炭然金爐。 -- 出自唐·丁仙芝·戲贈(zèng)姚侍御
- 謝守登城對(duì)遠(yuǎn)峰,金英泛泛滿金鐘。 -- 出自唐·方干·漳州陽亭言事寄于使君
- 好鳥傍花窺玉磬,嫩苔和水沒金瓶。 -- 出自唐·貫休·山居詩(shī)二十四首
- 紫皇殿前五色麟,忽然掣斷黃金鎖。 -- 出自唐·貫休·古意九首
- 四海英雄盡戢兵,皆如圪圪天金柱。 -- 出自唐·貫休·上荊南府主三讓德政碑
- 自古皇王與賢哲,頂敬心師刻金玉。 -- 出自唐·貫休·送盧舍人三首
- 翳月素云埋粉堞,堆巢孤鶴下金繩。 -- 出自唐·貫休·對(duì)雪寄新定馮使君二首
- 花島相逢滿袖云,藉花論道過金巾。 -- 出自唐·貫休·道士
- 視事蠻奴磨玉硯,邀賓海月射金杯。 -- 出自唐·貫休·送鄭使君
- 萬里長(zhǎng)風(fēng)嘯一聲,九貞須拍黃金幾。 -- 出自唐·貫休·送姜道士歸南岳
- 春光主,芙蓉堂窄堆花乳,手提金桴打金鼓。 -- 出自唐·貫休·送顥雅禪師
- 瓦礫文章豈有媒,兩三年只在金臺(tái)。 -- 出自唐·貫休·別馮使君
- 五色呈祥須得處,戛云仙掌有金盤。 -- 出自唐·韓偓·露
- 悵望昔逢褰繡幔,依稀曾見托金車。 -- 出自唐·韓偓·詠手
- 楚調(diào)忽驚凄玉柱,漢宮應(yīng)已濕金莖。 -- 出自唐·韓偓·喜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