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第1個(gè)字的詩(shī)句
金在第一個(gè)字的詩(shī)句
- 金花折風(fēng)帽,白馬小遲回。 -- 出自唐·李白·高句驪
- 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傍。 -- 出自唐·李白·勞勞亭歌 在江寧縣南十五里. 古送別之所
- 金繩界寶地,珍木蔭瑤池。 -- 出自唐·李白·舍利弗
- 金丸落飛鳥,夜入瓊樓臥。 -- 出自唐·李白·少年子
- 金陵風(fēng)景好,豪士集新亭。 -- 出自唐·李白·金陵新亭
- 金魄遂淪沒。 -- 出自唐·李白·古風(fēng)其二
- 金瑟玉壺,盡為愁媒。 -- 出自唐·李白·上崔相百憂章(時(shí)在潯陽(yáng)獄)
- 金釵玉腕瀉鵝黃。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 -- 出自宋·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 金張七葉,紈綺貂纓。 -- 出自宋·蘇軾·行香子·三入承明
- 金城千里鎖嬋娟。 -- 出自宋·蘇軾·戚氏·玉龜山
- 金刀雖云利,未聞能斫風(fēng)。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金丹不可成,安期渺云海。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金箋灑飛白,瑞霧縈長(zhǎng)虹。 -- 出自宋·蘇軾·孫莘老寄墨四首
- 金齏玉膾飯炊雪,海螯江柱初脫泉。 -- 出自宋·蘇軾·和蔣夔寄茶
- 金魚池邊不見君,追君直過定山村。 -- 出自宋·蘇軾·往富陽(yáng)新城李節(jié)推先行三日留風(fēng)水洞見待
- 金釵候湯眼,魚蟹亦應(yīng)訣。 -- 出自宋·蘇軾·到官病倦未嘗會(huì)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 金罍浮菊催開宴,紅蕊將春待入關(guān)。 -- 出自宋·蘇軾·鹿鳴宴
- 金山樓觀何耽耽,撞鐘擊鼓聞淮南。 -- 出自宋·蘇軾·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 金花詔書錦作囊,白藤肩輿簾蹙繡。 -- 出自宋·蘇軾·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寫經(jīng)求之五十年
- 金山也是不羈人,早歲聞名晚相得。 -- 出自宋·蘇軾·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屬金山故作此
- 金鞭爭(zhēng)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 -- 出自宋·蘇軾·虢國(guó)夫人夜游圖
- 金床設(shè)寶幾,璀璨明月珍。 -- 出自宋·蘇軾·古風(fēng)?此秦觀詩(shī)?
- 金爐猶暖麝煤殘。 -- 出自宋·蘇軾·翻香令·金爐猶暖麝煤殘
- 金鞍冒翠錦,玉勒垂青絲。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zèng)
- 金沙玉礫粲可數(shù),古鏡寶奩寒不動(dòng)。 -- 出自宋·蘇軾·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
- 金鼎轉(zhuǎn)丹光吐夜,寶珠穿蟻鬧連宵。 -- 出自宋·蘇軾·祥符寺九曲觀燈
- 金奏不知江海眩,木瓜屢費(fèi)瓊瑤重。 -- 出自宋·蘇軾·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
- 金橙縱復(fù)里人知,不見鱸魚價(jià)自低。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金橙徑
- 金沙泉涌雪濤香,灑作醍醐大地涼。 -- 出自宋·蘇軾·虎跑泉
- 金粟釵頭次第多,起看缺月帶斜河。 -- 出自宋·蘇軾·燈花一首贈(zèng)王十六
- 金丹自足留衰鬢,苦淚何須點(diǎn)別腸。 -- 出自宋·蘇軾·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
- 金錢石竹道傍秋,翠帶紅裙馬上謳。 -- 出自宋·蘇軾·奉和成伯兼戲禹功
- 金人解辭漢,汝獨(dú)不潸然。 -- 出自宋·蘇軾·中隱堂詩(shī)(SS〗并敘)
- (金山名。 -- 出自宋·蘇軾·潤(rùn)州甘露寺彈箏
- 金鼎丹成龍亦化,圉人空棧泣西風(fēng)。 -- 出自宋·蘇軾·書龍馬圖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 出自·毛澤東·七律·長(zhǎng)征
-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wàn)里埃。 -- 出自·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 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 出自宋·李清照·慶清朝慢·禁幄低張
- 金鐙下山紅粉晚,牙檣捩柁青樓遠(yuǎn)。 -- 出自唐·杜甫·清明
- 金華山北涪水西,仲冬風(fēng)日始凄凄。 -- 出自唐·杜甫·野望
- 金鞭斷折九馬死。 -- 出自唐·杜甫·哀王孫
- 金錯(cuò)囊從罄,銀壺酒易賒。 -- 出自唐·杜甫·對(duì)雪
-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 出自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 金絲鏤箭鏃,皂尾制旗竿。 -- 出自唐·杜甫·復(fù)愁十二首
- 金篦刮眼膜,價(jià)重百車渠。 -- 出自唐·杜甫·謁文公上方
- 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 出自唐·杜甫·橋陵詩(shī)三十韻因呈縣內(nèi)諸官
- 金篦空刮眼,鏡象未離銓。 -- 出自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
- 金盤玉箸無(wú)消息,此日嘗新任轉(zhuǎn)蓬。 -- 出自唐·杜甫·野人送朱櫻
- 金吼霜鐘徹,花催臘炬銷。 -- 出自唐·杜甫·西閣三度期大昌嚴(yán)明府同宿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