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9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等量紅縷貫晶熒,盡道勻圓別未勝。 -- 出自唐·曹松·水精念珠
- 半川陰霧藏高木,一道晴蜺雜落暉。 -- 出自唐·曹松·嶺南道中
- 南京長老幾年別,聞道半巖多影堂。 -- 出自唐·許渾·和友人送僧歸桂州靈巖寺
- 十千沽酒留君醉,莫道歸心似轉蓬。 -- 出自唐·許渾·酬河中杜侍御重寄
- 曾共劉咨議,同時事道林。 -- 出自唐·楊巨源·春日與劉評事過故證上人院
- 今朝幾許風吹落,聞道蕭郎最惜多。 -- 出自唐·楊巨源·臨水看花
- 長川終日碧潺湲,知道天河與地連。 -- 出自唐·高駢·渭川秋望寄右軍王特進
- 野性迷堯歷,松窗有道經。 -- 出自唐·李益·書院無歷日以詩代書問路侍御六月大小
- 半壁空宮閉,連天白道閑。 -- 出自唐·張喬·宿昭應
-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 出自唐·崔涂·七夕
- 不有同人達,兼疑此道窮。 -- 出自唐·崔涂·喜友人及第
- 晚節持僧律,他年著道書。 -- 出自唐·皇甫冉·和鄭少尹祭中岳寺北訪蕭居士越上方
- 寥落人家少,青冥鳥道深。 -- 出自唐·皇甫冉·送廬山人歸林慮山
- 江南煙景復如何,聞道新亭更可過。 -- 出自唐·皇甫冉·三月三日義興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劉長卿詩
- 淇上春山直,黎陽大道分。 -- 出自唐·皇甫冉·送蕭獻士(一本題下有往鄴中三字)
- 總藏心劍事儒風,大道如今已渾同。 -- 出自唐·秦韜玉·寄懷
- 萬里共心論,徒言吾道存。 -- 出自唐·李頻·旅懷
- 帝里本無名,端居有道情。 -- 出自唐·李頻·長安書事寄所知
- 百壺淥酒千斤肉,大道連延障錦軸。 -- 出自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
- 清都眾木總榮芬,傳道孤松最出群。 -- 出自唐·張說·遙同蔡起居偃松篇
- 昨從分陜山南口,馳道依依漸花柳。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
- 百代逢明主,何辭死道邊。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過王濬墓應制
- 郡帶洪河側,宮臨大道邊。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途次陜州應制
- 及此符守移,歡言臨道便。 -- 出自唐·張說·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境
- 梁國深文雅,淮王愛道仙。 -- 出自唐·張說·惠文太子挽歌二首
- 知津有賴大夫松,避道尤勤居士木。 -- 出自唐·張說·游老君洞
- 致身富貴時寧少,仕道功名古亦艱。 -- 出自宋·王令·送和秘校
- 紛紛世俗競朱金,仕道人人說直尋。 -- 出自宋·王令·和孫莘老將赴太平二首
- 相從中道驅,障塞異道偏。 -- 出自宋·王令·送僧自總
- 使其無所操,未免伏道旁。 -- 出自宋·王令·猛虎
- 古廟郁崔嵬,朱門傃道開。 -- 出自宋·王令·泰伯廟
- 巉巖惡面插蒼須,中道時時自笑呼。 -- 出自宋·王令·贈崔伯易
- 良田力盡農夫嘆,直道春荒志士嗟。 -- 出自宋·王令·去草
- 攜家作客真無策,學道刳心卻自違。 -- 出自宋·陳與義·元日
- 讀書只用三冬足,學道從來一色醇。 -- 出自宋·陳與義·再蒙寵示佳什殆無遺巧勉成二章一以報佳貺一
- 竹林步兵非俗流,為道此意思同游。 -- 出自宋·陳與義·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
- 若問此間奇絕處,但道胸中有丘壑。 -- 出自宋·陳與義·游紫邏洞
- 聞君欲自持,勿使吾道低。 -- 出自唐·曹鄴·寄賈馳先輩
- 從師只擬尋司馬,訪道終期謁奉林。 -- 出自唐·杜光庭·題空明洞
- 人人慢說酒消憂,我道翻為引恨由。 -- 出自唐·雍陶·非酒
- 柳絲無力,低拂青門道。 -- 出自宋·寇準·甘草子·春早
- 路入溪云過,人穿鳥道行。 -- 出自宋·寇準·書山館壁
- 那得殷勤,細托琵琶道。 -- 出自宋·毛滂·蝶戀花·聞說君家傳窈窕
- 萬方日日春臺上,不道東風恰始來。 -- 出自宋·毛滂·春詞
- 南飛倦翮都無興,北道主人終有情。 -- 出自宋·毛滂·次韻曾公袞
- 久住生車耳,因閑長道牙。 -- 出自宋·錢惟演·登師欲東歸因成五言
- 公退無余事,逍遙只道裝。 -- 出自宋·魏野·上知府趙侍郎二首
- 臨事知閑貴,澄心覺道尊。 -- 出自宋·魏野·閑居書事
- 自知吟詠非經濟,誰道機謀學渭濱。 -- 出自宋·魏野·和酬張井見贈
- 畫工欲畫無窮意,不道幽人圣得知。 -- 出自宋·韓元吉·墨梅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