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7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已物孰重輕,徇道不徇時。 -- 出自宋·洪咨夔·擬古送莊郎中歸朝二首
- 所居欲官大,此道貴坐進。 -- 出自宋·洪咨夔·送阮深甫尉桂東兩首
- 圓冠方屨弗見道,金貂玉櫑空圖形。 -- 出自宋·洪咨夔·次韻子有賦著圖書所
- 喚舡絕芙蓉,夾道森古柏。 -- 出自宋·洪咨夔·伏中宿富樂山賞泉
- 平生涵養力,於道有全功。 -- 出自宋·洪咨夔·后溪挽詩二首
- 絲絇倦踏龍尾道,玉轡直上羊腸巔。 -- 出自宋·洪咨夔·壽鄭制置
- 忠賢乃命脈,公道實元氣。 -- 出自宋·洪咨夔·送丘都承
- 落花飛絮急,行道亦傷悲。 -- 出自宋·洪咨夔·鍾云叔挽詩
- 前茅元戎崔,當道臥老虎。 -- 出自宋·洪咨夔·隆慶徐守作堂名蜀固一夕夢與余賦詩堂上有何
- 只知江海能行道,未識朝廷舊有名。 -- 出自宋·蔡襄·詩一首
- 子今復之蜀,蜀道天險并。 -- 出自宋·蔡襄·送安思正之蜀
- 甘貧安車后,直道洪鈞際。 -- 出自宋·蔡襄·南都思杜祁公
- 主公高意何須道,芳物於人自有情。 -- 出自宋·蔡襄·甲辰寒日游公謹園池
- 青松苒苒門前道,根氐堅牢顏色好。 -- 出自宋·蔡襄·圣泉寺松徑
- 攝心罄前禮,訪道挹中虛。 -- 出自唐·孔德紹·登白馬山護明寺
- 靈關九折險,蜀道二星遙。 -- 出自唐·孔德紹·送蔡君知入蜀二首
- 我心若虛空,此道將安施。 -- 出自唐·儲光羲·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
- 上兵貴伐謀,此道不能為。 -- 出自唐·儲光羲·同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
- 不言牧田遠,不道牧陂深。 -- 出自唐·儲光羲·牧童詞
- 夫君美聲德,直道期終始。 -- 出自唐·儲光羲·秋庭貽馬九
- 獨言五日歸,未道千秋去。 -- 出自唐·儲光羲·陸著作挽歌
- 寄書千里路,莫道南鴻少。 -- 出自唐·儲光羲·鞏城南河作寄徐三景暉
- 既言山路遠,復道溪流深。 -- 出自唐·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
- 醉來忘卻巴陵道,夢中疑是洛陽城。 -- 出自唐·儲光羲·新豐主人
- 非有凈清心,同道同房若斷金。 -- 出自唐·儲光羲·酬李壺關奉使行縣憶諸公
- 此情勞夢寐,況道雙林遙。 -- 出自唐·儲光羲·重寄虬上人
- 真門迥向北,馳道直向西。 -- 出自唐·儲光羲·奉真觀
- 三朝遵湛露,一道洽仁明。 -- 出自唐·儲光羲·獻高使君大酺作
- 所喧既非我,真道其冥冥。 -- 出自唐·儲光羲·題太玄觀
- 雙嶺前夾門,閣道復橫空。 -- 出自唐·儲光羲·至閑居精舍呈正上人(即天后故宮)
- 上人久棄世,中道自忘筌。 -- 出自唐·丁仙芝·和薦福寺英公新構禪堂
- 密雪曙連蔥嶺道,青松夜起柳營風。 -- 出自唐·方干·王將軍
- 時情如甚暢,天道即無私。 -- 出自唐·方干·送于丹
- 樂工不識長安道,盡是書中寄曲來。 -- 出自唐·方干·江南聞新曲
- 蹇拙命中迷直道,仁慈風里駐扁舟。 -- 出自唐·方干·贈信州高員外
- 借問公方與文道,而今中夏更傳誰? -- 出自唐·方干·上杭州姚郎中
- 入山成白首,學道是初心。 -- 出自唐·方干·贈詩僧懷靜(一作觀)
- 如今是清世,誰道出山遲。 -- 出自唐·貫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 為文攀諷諫,得道在毫厘。 -- 出自唐·貫休·寄馮使君
- 莫嫌來又去,天道本泠然。 -- 出自唐·貫休·贈靈鷲山道潤禪師院
- 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 出自唐·貫休·士馬后見赤松舒道士
- 僻居人不到,吾道本來孤。 -- 出自唐·貫休·秋晚野居
- 為文能廢興,談道弭空有。 -- 出自唐·貫休·擬齊梁體寄馮使君三首
- 羲軒之道方為道,草木沾恩始是恩。 -- 出自唐·貫休·壽春節進大蜀皇帝五首
- 中興鸞鳳集,直道風云會。 -- 出自唐·貫休·上孫使君
-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無程。 -- 出自唐·貫休·寄四明閭丘道士二首
- 何須結西社,大道本無生。 -- 出自唐·貫休·桐江閑居作十二首
- 如逢梅嶺旦,向道只寧馨。 -- 出自唐·貫休·送衲僧之江西
- 天將興大蜀,有道遂君臨。 -- 出自唐·貫休·壽春進祝圣七首·守在四夷
- 我若似草木,成道無時節。 -- 出自唐·貫休·道情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