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7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遲。 -- 出自唐·李益·送人南歸
- 巴山開國遠,劍道入天微。 -- 出自唐·張喬·送友人游蜀
- 先生顓頊后,得道自何人。 -- 出自唐·張喬·寄中岳顓頊先生
- 深山逢古跡,遠道見新年。 -- 出自唐·張喬·沿漢東歸
- 紛紛半醉綠槐道,蹀躞花驄驕不勝。 -- 出自唐·僧皎然·雜曲歌辭·長安少年行
- 無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 出自唐·崔曙·送薛據之宋州
-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云。 -- 出自唐·皇甫冉·送魏十六還蘇州
- 那堪閉永巷,聞道選良家。 -- 出自唐·皇甫冉·秋怨
- 煙籠月照安可道,雨濕風吹未曾息。 -- 出自唐·皇甫冉·同韓給事觀畢給事畫松石
- 句陳霜騎肅,御道雨師清。 -- 出自唐·皇甫冉·東郊迎春
- 鞏樹甘陵愁遠道,他鄉一望人堪老。 -- 出自唐·皇甫冉·送包佶賦得天津橋
- 高樓臨遠水,復道出繁花。 -- 出自唐·皇甫冉·長安路(一作韓翃詩)
- 已聞成竹木,更道長兒童。 -- 出自唐·皇甫冉·送王緒剡中(一作送王公還剡中別業)
- 日夕煙霜那可道,壽陽西去水無窮。 -- 出自唐·皇甫冉·使往壽州淮路寄劉長卿(一作判官)
- 荊棘不當車馬道,管弦長奏綺羅家。 -- 出自唐·薛逢·長安春日
- 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 -- 出自唐·秦韜玉·仙掌
- 立言高往古,抱道郁當時。 -- 出自宋·曾公亮·輓老蘇先生
-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生靈似養身。 -- 出自唐·李頻·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隨例入闕,感懷獻送相
- 賤身何足數,公道自難欺。 -- 出自唐·李頻·投京兆府試官任文學先輩
- 空門有才子,得道亦吟詩。 -- 出自唐·李頻·題薦福寺僧棲白上人院
- 承恩雖內殿,得道本深山。 -- 出自唐·李頻·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
- 空宮聞莫睹,地道窺難測。 -- 出自唐·張說·游洞庭湖湘
- 長沙鵩作賦,任道可知淺。 -- 出自唐·張說·贈趙侍御
- 求友殊損益,行道異窮申。 -- 出自唐·張說·送宋休遠之蜀任
- 圣慈良有裕,王道固無偏。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暇日與兄弟同游興慶宮作應制
- 高居帝座出,夾道眾官陳。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千秋節宴應制
- 收殘射中豈無道,我亦力可彎長弧。 -- 出自宋·王令·春風
- 今古悲略同,斯道竟奈何。 -- 出自宋·王令·哭詩六章
- 吾曹頗勉修,茲道久自詣。 -- 出自宋·王令·采選示王圣美葛子明
- 高官志遂不思道,牽以嗜利露己真。 -- 出自宋·王令·春夢
- 終看世態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歸。 -- 出自宋·王令·奉寄崔伯易
- 人留孟子皆非道,客議揚雄正自嘩。 -- 出自宋·王令·寄介甫
- 誰與跖徒爭有道,好思吾黨共言歸。 -- 出自宋·王令·寄介甫
- 干祿有心羞枉道,無田虛日望豐年。 -- 出自宋·王令·思歸
- 尚說苦心酬直道,誰知白發為蒼生。 -- 出自宋·王令·送聱隅黃先生
- 門無來足荊生道,病不能鋤草上階。 -- 出自宋·王令·次韻子權見寄
- 金神擁遏按行道,後乘駕以萬玉蜺。 -- 出自宋·王令·甲午雪
- 滿紙古人皆有道,如其所學愿軻丘。 -- 出自宋·王令·秋日偶成呈杜子長顯之兼簡仲美劉丈
- 嘗觀世金朱,此道久已偷。 -- 出自宋·王令·山陽思歸書寄女兄
- 回頭把眼看市道,愁向塵埃著腳行。 -- 出自宋·王令·題步君敘園亭
- 出門將何從,中道忽自思。 -- 出自宋·王令·出門
- 日暮南山阿,直道何可望。 -- 出自宋·王令·猛虎
- 適時固雖疏,謀道豈不敦。 -- 出自宋·王令·飲客
- 行藏愿與君同道,只恐蹉跎我獨羞。 -- 出自宋·王令·因憶灊樓讀書之樂呈介甫
- 久諳末俗難謀道,益厭庸兒妄問儒。 -- 出自宋·王令·奉寄黃任道
- 病驥遠思牽直道,老鷹秋夢入青天。 -- 出自宋·王令·寄李君厚
- 門前犬豕臥橫道,城上牛羊下視人。 -- 出自宋·王令·幽居感懷寄滿子權
- 寧為世間游,世道紛以拿。 -- 出自宋·翁卷·游仙篇
- 非惟篇翰奇,吏道更深知。 -- 出自宋·翁卷·送趙紫芝為江東從事
- 按譜雖同宗,聞道隔幾塵。 -- 出自宋·陳與義·食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