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6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敝裘疲馬古道長,九旬刺史歸空囊。 -- 出自宋·張耒·將至都下
- 來車去馬官道旁,碧云傳情何處郎,相望玉樹啼寒螀。 -- 出自宋·張耒·君家誠易知曲
- 浮世有誰尊道義,青衫自笑為功名。 -- 出自宋·張耒·離天長寄周重實
- 千里垂精帝道尊,神祠近正國西門。 -- 出自宋·張耒·謁太昊祠
- 子孫昌盛家道豐。 -- 出自魏晉·陸機·百年歌
- 莫疑營白日,道路本無窮。 -- 出自唐·曹松·晨起
- 功高恩自洽,道直謗徒侵。 -- 出自唐·許渾·寄郴州李相公
- 九陌華軒爭道路,一枝寒玉任煙霜。 -- 出自唐·楊巨源·奉寄通州元九侍御
- 閶闔回臨黃道正,衣裳高對碧山垂。 -- 出自唐·楊巨源·元日觀朝
- 紅額少年遮道拜,殷勤認得舊將軍。 -- 出自唐·高駢·赴西川途經虢縣作
- 所謂代刑,以道去殺。 -- 出自唐·元結·二風詩·治風詩五篇·至理
- 親安誠可喜,道在亦何嗟。 -- 出自唐·張喬·送友人歸江南
- 每到花時恨道窮,一生光景半成空。 -- 出自唐·張喬·自誚
- 更有真僧來,道場救諸苦。 -- 出自唐·崔曙·宿大通和尚塔,敬贈如上人,兼呈常、孫二山
- 花宮難久別,道者憶千燈。 -- 出自唐·皇甫冉·送普門上人(一作皇甫曾詩,題下有還陽羨三
- 晚節聞君趨道深,結茅栽樹近東林。 -- 出自唐·皇甫冉·秋夜有懷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劉長卿詩
-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 出自唐·秦韜玉·詠手
- 家吳聞入蜀,道路頗乖離。 -- 出自唐·李頻·送于生入蜀
- 風沙遙見說,道路替君愁。 -- 出自唐·李頻·送友人往振武
- 江水日夕東,道途宛而夷。 -- 出自宋·王令·寄呂惠卿吉甫兼簡林伯通
- 因君佑我故道此,以代面語相喧呶。 -- 出自宋·王令·寄王正叔
- 太平又其有,道途邈幽深。 -- 出自宋·王令·寄孫莘老
- 髯劉吾所畏,道屈空去魯。 -- 出自宋·陳與義·次韻謝文驥主簿見寄兼示劉宣叔
- 憐柳子之沉道。 -- 出自南北·江淹·雜三言 鏡論語
- 尋嶺達仙屋,道士披云歸。 -- 出自南北·吳邁遠·游廬山觀道士石室
- 忽逢門前客,道發故鄉來。 -- 出自唐·王績·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 仙人何處在,道士未還家。 -- 出自唐·王績·贈學仙者
-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 -- 出自唐·雍陶·蜀中戰后感事
- 順考漢儀彰道廣,欽崇周典闡文明。 -- 出自宋·寇準·御制慶先后升袝禮成七言六韻奉和
- 早被蜂兒知道。 -- 出自宋·毛滂·調笑/調笑令
- 境牽情各有,道斷事皆無。 -- 出自宋·魏野·詠懷
- 敢學宣尼嘆道窮,閑心何處不相容。 -- 出自宋·魏野·和蹇藏用暮秋郊居言懷二首
- 文雖如貌古,道不似家貧。 -- 出自宋·魏野·貽司馬池
- 天非道莫尊,道非賢莫存。 -- 出自宋·魏野·贈孫何狀元
- 瀟灑易添新道氣,光陰難改舊風神。 -- 出自宋·魏野·寄贈華山致仕韓見素
- 除對圣君論道外,時題詩句落人間。 -- 出自宋·魏野·謝龍圖李待制見寄
- 風引孤帆,誰道卻船回。 -- 出自宋·韓元吉·江神子/江城子
- 寶鞭不惜棄道傍,坐令老嫗知興亡。 -- 出自宋·韓元吉·玩鞭亭
- 醉倒盡如狂道士,夜歸誰問故將軍。 -- 出自宋·韓元吉·題張幾仲所藏醉道士圖
- 翩然兩白鶴,道我前飛翻。 -- 出自宋·韓元吉·遠游十首
- 聞說鋒車在道,更四輩、傳宣來驟。 -- 出自宋·劉辰翁·水龍吟·多年袖瓣心香
- 但黨家,人笑道,太粗生。 -- 出自宋·劉辰翁·最高樓·非是雪
- 喚起橫江飛道士,來伴我、月中游。 -- 出自宋·劉辰翁·唐多令·日落紫霞洲
- 見說嚴君平道,年年是、月初一。 -- 出自宋·劉辰翁·霜天曉角·明年七十
- 萬家駢首遮道看,我亦役逐人后隨。 -- 出自宋·劉過·明州觀大閱
- 祖帳不須遮道,看取眉間一點,喜氣人尊罍。 -- 出自宋·張孝祥·水調歌頭·天上掌綸手
- 天近月明黃道冷,參回斗轉碧霄空。 -- 出自宋·張孝祥·望江南/憶江南
- 一粒粟中休道好。 -- 出自宋·張炎·清平樂·□□不了
- 不擬相逢古道。 -- 出自宋·張炎·水龍吟·亂紅飛已無多
- 抱瑟空行古道,盟鷗頓冷清波。 -- 出自宋·張炎·木蘭花慢·二分春到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