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5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極目故關(guān)道,傷心南浦花。 -- 出自唐·獨孤及·送陳王府張長史還京
- 猛虎踞大道,九州當中裂。 -- 出自唐·獨孤及·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潁
- 魏闕萬里道,羈念千慮束。 -- 出自唐·獨孤及·寒夜溪行舟中作
- 朝游茂陵道,暮宿鳳凰城。 -- 出自唐·李嶷·雜曲歌辭·少年行三首
- 黃河古戍道,秋雪白漫漫。 -- 出自唐·李廓·送振武將軍
- 好丹與素道不同,失意得途事皆別。 -- 出自唐·陸長源·答東野夷門雪(郊客于汴將歸賦夷門雪贈別長
- 西葬青嵩道,千秋豈復晨。 -- 出自宋·王珪·仁宗皇帝挽詞五首
- 曉望青嵩道,仙云滿畫輪。 -- 出自宋·王珪·濮安懿王夫人挽詞二首
- 赭衣登蜀道,白首別秦川。 -- 出自唐·杜淹·寄贈齊公
- 寒食東郊道,揚鞲競出籠。 -- 出自唐·杜淹·詠寒食斗雞應秦王教
- 清蹕喧輦道,張樂駭天衢。 -- 出自唐·岑文本·奉和正日臨朝
- 曦馭循黃道,星陳引翠旗。 -- 出自唐·許敬宗·奉和入潼關(guān)
- 漸奏長安道,神皋動睿情。 -- 出自唐·許敬宗·侍宴莎冊宮應制得情字
- 金門去蜀道,玉壘望長安。 -- 出自唐·崔信明·送金竟陵入蜀
- 發(fā)跡來東道,長鳴起北風。 -- 出自唐·庾抱·驄馬
- 函關(guān)疏別道,灞岸引行舟。 -- 出自唐·楊思玄·奉和別魯王
- 愿言何所道,幸得歲寒名。 -- 出自唐·韓思彥·酬賀遂亮
- 巨源從吏道,正擁使車來。 -- 出自唐·李夔·使至汴州喜逢宋之問
- 金繩先界道,玉柄即談空。 -- 出自唐·武三思·秋日于天中寺尋復禮上人
- 魯史君臣道,姬書日月懸。 -- 出自唐·崔日知·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臺名賢
- 迨我咸京道,聞君別業(yè)新。 -- 出自唐·崔日知·奉酬韋祭酒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山,因
- 御旗橫日道,仙塔儼云莊。 -- 出自唐·馬懷素·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 微躬趨直道,神甸忝清猷。 -- 出自唐·盧僎·稍秋曉坐閣,遇舟東下?lián)P州,即事寄上族父江
- 仰天歌圣道,猶愧乏雕蟲。 -- 出自唐·盧僎·上幸皇太子新院應制
- 吾君略仙道,至化孚淳默。 -- 出自唐·宋務光·海上作
- 秾華從婦道,釐降適諸侯。 -- 出自唐·吳兢·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 寵餞紛郊道,充廚竭御司。 -- 出自唐·胡皓·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
- 叱咤陰山道,澄清瀚海陽。 -- 出自唐·崔禹錫·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 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 -- 出自唐·萬齊融·送陳七還廣陵
- 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 -- 出自唐·盧象·寒食
- 一別故鄉(xiāng)道,悠悠今始歸。 -- 出自唐·盧象·永城使風
- 返自然兮道可冥,澤妙思兮草玄經(jīng),結(jié)幽門兮在黃庭。 -- 出自唐·盧鴻一·嵩山十志十首·洞元室
- 何意重關(guān)道,千年過圣皇。 -- 出自唐·梁升卿·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 衰柳寒關(guān)道,高車左掖臣。 -- 出自唐·李嘉祐·送王諫議充東都留守判官
- 十里山村道,千峰櫟樹林。 -- 出自唐·李嘉祐·登楚州城望驛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 能文兼證道,莊叟是前身。 -- 出自唐·李嘉祐·送韋司直西行(此公深入道門)
- 身寂心成道,花閑鳥自啼。 -- 出自唐·皇甫曾·題贈吳門邕上人
- 寒生五湖道,春入萬年枝。 -- 出自唐·皇甫曾·奉送杜侍御還京(一作杜中丞,一作林中丞)
- 漢家偏訪道,獨畏鶴書來。 -- 出自唐·皇甫曾·哭陸處士
- 皇綱歸有道,帝系祖玄元。 -- 出自唐·李岑·玄元皇帝應見賀圣祚無疆
- 仍開舊馳道,不記昔回鑾。 -- 出自唐·蕭華·扈從回鑾應制
- 三休尋磴道,九折步云霓。 -- 出自唐·蔣渙·登棲霞寺塔
- 肅穆來東道,回環(huán)拱北辰。 -- 出自唐·張濯·迎春東郊
- 千夫馳驛道,駟馬入家山。 -- 出自唐·嚴維·剡中贈張卿侍御
- 相訪從吾道,因緣會爾時。 -- 出自唐·嚴維·秋日與諸公文會天□寺
- 二陵恭婦道,六寢盛皇情。 -- 出自唐·竇叔向·貞懿皇后挽歌三首(今存二首)
- 好閑容問道,攻短每言非。 -- 出自唐·竇鞏·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紀事書情呈十二韻
- 擁杖緣馳道,乘輿入建章。 -- 出自唐·陸贄·賦得御園芳草
- 天馬從東道,皇威被遠戎。 -- 出自唐·周存·西戎獻馬
- 積翠連馳道,飄花出禁城。 -- 出自唐·崔績·小苑春望宮池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