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5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嗟我晚聞道,款啟如孫休。 -- 出自宋·蘇軾·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 此別何足道,大江東西州。 -- 出自宋·蘇軾·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 唐神龍中,道岸禪師始建寺于其地,廣明庚子之亂,寺廢于兵火,至乾興中乃復,而賜名曰梵天云。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并敘)
-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 出自先秦·詩經·蒹葭
-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 出自先秦·詩經·蒹葭
-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3]。 -- 出自先秦·詩經·蒹葭
- 踟躕張冠道,恍若塞上行。 -- 出自·毛澤東·五律·張冠道中
-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 出自唐·杜甫·新安吏
-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 出自唐·杜甫·哀王孫
- 送客東郊道,遨游宿南山。 -- 出自唐·杜甫·遣興五首
-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 出自唐·杜甫·彭衙行
- 西扼弱水道,南鎮枹罕陬。 -- 出自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 高有廢閣道,摧折如短轅。 -- 出自唐·杜甫·木皮嶺
-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 -- 出自唐·杜甫·梅雨
- 吞聲勿復道,真宰意茫茫。 -- 出自唐·杜甫·遣興二首
- 側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 出自唐·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
- 老馬夜知道,蒼鷹饑著人。 -- 出自唐·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
-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 -- 出自唐·杜甫·東樓
-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陳。 -- 出自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
- 翩翩入鳥道,庶脫蹉跌厄。 -- 出自唐·杜甫·鄭典設自施州歸
-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 出自唐·杜甫·屏跡三首
- 曠望渥洼道,霏微河漢橋。 -- 出自唐·杜甫·哭王彭州掄
- 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 -- 出自唐·杜甫·憶幼子
- 近身皆鳥道,殊俗自人群。 -- 出自唐·杜甫·南極
- 不識山陰道,聽雞更憶君。 -- 出自唐·杜甫·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
- 閶闔開黃道,衣冠拜紫宸。 -- 出自唐·杜甫·太歲日
- 歸朝多便道,搏擊望秋天。 -- 出自唐·杜甫·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 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 -- 出自唐·杜甫·絕句六首
- 鉤陳摧徼道,槍櫐失儲胥。 -- 出自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
- 尸填太行道,血走浚儀渠。 -- 出自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
- 洪波忽爭道,岸轉異江湖。 -- 出自唐·杜甫·過南岳入洞庭湖
- 久客應吾道,相隨獨爾來。 -- 出自唐·杜甫·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 使塵來驛道,城日避烏檣。 -- 出自唐·杜甫·遣悶
- 受詞劍閣道,謁帝蕭關城。 -- 出自唐·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
- 剖符來蜀道,歸蓋取荊門。 -- 出自唐·杜甫·奉漢中王手札
- 非尋戴安道,似向習家池。 -- 出自唐·杜甫·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
-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 出自唐·杜甫·斗雞
- 微雨不滑道,斷云疏復行。 -- 出自唐·杜甫·雨四首
- 設備邯鄲道,和親邏些城。 -- 出自唐·杜甫·柳司馬至
- 悵望東陵道,平生灞上游。 -- 出自唐·杜甫·懷灞上游
- 窮途仗神道,世亂輕土宜。 -- 出自唐·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
- 馬寒防失道,雪沒錦鞍韉。 -- 出自唐·杜甫·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
- 殷復前王道,周遷舊國容。 -- 出自唐·杜甫·傷春五首(巴閬僻遠傷春罷始知春前已收宮闕
- 煙塵昏御道,耆舊把天衣。 -- 出自唐·杜甫·傷春五首(巴閬僻遠傷春罷始知春前已收宮闕
- 虛檐交鳥道,枯木半龍鱗。 -- 出自唐·杜甫·謁先主廟(劉昭烈廟在奉節縣東六里)
- 道人元是,道家風、來作煙霞中物。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道人元是
- 記從來人道,相門出相,金印累累盡有。 -- 出自宋·辛棄疾·瑞鶴仙·黃金堆到斗
- 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 -- 出自宋·辛棄疾·蘭陵王·恨之極
- 有要言妙道,往問北山愚。 -- 出自宋·辛棄疾·六州歌頭·晨來問疾
- 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 -- 出自宋·辛棄疾·千年調 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