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5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我行江漢道苦惡,十步九折遺西東。 -- 出自宋·曾鞏·喜晴
- 初心不復道,齟齬常未安。 -- 出自宋·曾鞏·雜詩五首
- 只役雖遠道,放懷成薄游。 -- 出自宋·曾鞏·漢陽泊舟
- 簡書軸載道相聯,馳夷走貊通百蠻。 -- 出自宋·曾鞏·謝章伯益惠硯
- 龐公昔抱道,遯世此躬耕。 -- 出自宋·曾鞏·游鹿門不果
- 淵明昔抱道,為貧仕茲邑。 -- 出自宋·曾鞏·過彭澤
- 何當薦有道,坐想軟輸迎。 -- 出自宋·曾鞏·和酬孫少述
- 柳色映馳道,水聲通御溝。 -- 出自宋·曾鞏·瞿秘校新授官還南豐
- 寄語梅仙道,來歲肯同不。 -- 出自宋·朱敦儒·水調歌頭·平生看明月
- 倩輕鷗假道,白鷺隨軒。 -- 出自宋·朱敦儒·滿庭芳·鵬海風波
- 不見長安道。 -- 出自宋·朱敦儒·桃源憶故人·西樓幾日無人到
- 帶雪南山道,和鐘北闕明。 -- 出自唐·司空圖·雜題九首
- 青云無直道,暗室有危機。 -- 出自唐·司空圖·退居漫題七首
- 羽書傳棧道,風火隔鄉關。 -- 出自唐·司空圖·亂后
- 傳呼清御道,雪涕識臣誠。 -- 出自唐·司空圖·丁巳元日
- 可復無書道情素,云間空有雁南翔。 -- 出自宋·司馬光·九日懷聶之美
- 迢遞銅梁道,凝嚴青鎖闈。 -- 出自宋·司馬光·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 可堪臨遠道,更復舉離觴。 -- 出自宋·司馬光·送何萬下第歸蜀二首
- 執袂青門道,蕭蕭馬欲樂。 -- 出自宋·司馬光·送華亭沈主簿
- 非不悅子道,駑鈍力難致。 -- 出自宋·司馬光·酬胡侍講先生見寄
- 孤宦行直道,棲棲良可悲。 -- 出自宋·司馬光·寄題宇文中允所居
- 漢家五尺道,置吏撫南夷。 -- 出自宋·司馬光·送張寺丞知富順監
- 古路雖大道,不如今路直。 -- 出自宋·司馬光·今古路行
- 忠深輕遠道,醉暖朱嚴冬。 -- 出自宋·司馬光·送何濟川為龐公使慶陽席上探得冬字
- 于嗟古之道邈即遠兮,日陵夷而就衰。 -- 出自宋·司馬光·送伊闕王大夫歌
- 百蟋縈阪道,數里豁川原。 -- 出自宋·司馬光·登平陸北回瞰陜城奉寄李八太學士使君二十二
- 有情誰信道無緣。 -- 出自宋·張先·定風波·素藕抽條未放蓮
- 白云連鳥道,青壁遰猿聲。 -- 出自唐·徐凝·送馬向入蜀
- 玉關歸鳥道,青海發龍湫。 -- 出自明·湯顯祖·送艾太仆六十韻(太仆以乙科為郎,論江陵起
- 冠蓋鴻臚道,干旌白鷺洲。 -- 出自明·湯顯祖·送艾太仆六十韻(太仆以乙科為郎,論江陵起
- 天門馳直道,星舍翼回廊。 -- 出自明·湯顯祖·相圃新成十韻示諸生
- 國家方有道,天地得無心。 -- 出自明·湯顯祖·奉寄李蒼門諫議并呈省院諸公二十韻
- 元有仙風道骨。 -- 出自元·元好問·滿庭芳·偃屈霜青
- 高第仙風道骨,錫與長年。 -- 出自元·元好問·黃鸝繞碧樹 秋景
-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出自唐·陳子昂·送魏大從軍
- 煙花飛御道。 -- 出自唐·陳子昂·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 虜入白登道。 -- 出自唐·陳子昂·答韓使同在邊
- 咫尺山河道。 -- 出自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
- 囊括經世道。 -- 出自唐·陳子昂·感遇·之十一
- 寧知玉門道。 -- 出自唐·陳子昂·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已
- 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并。 -- 出自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 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云。 -- 出自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 臨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 出自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 贏糧匝邛道,荷戟爭羌城。 -- 出自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 愿一見而道意,結眾芳之綢繆。 -- 出自唐·陳子昂·春臺引
- 慷慨竟何道。 -- 出自唐·陳子昂·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
- 地上巴陵道,星連牛斗文。 -- 出自唐·陳子昂·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
- 勿以王陽道。 -- 出自唐·陳子昂·送魏兵曹使雋州得登字
- 秦王日無道。 -- 出自唐·陳子昂·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之四 燕太子
- 已矣將何道,無令白發新。 -- 出自唐·陳子昂·送東萊學士無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