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第4個字的詩句
道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安心有道年顏好,遇物無情句法新。 -- 出自宋·蘇軾·次韻贈清涼長老
- 嗟余聞道不早悟,醉夢顛倒隨盲聾。 -- 出自宋·蘇軾·王頤赴建州錢監求詩及草書
- 莫作狂道士,氣壓劉師服。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登介亭
- 齊驅大道中,并帶鑾鑣馳。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
- 云何中道止,連蹇驢騾隨。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
- 里人下道避鳩杖,刺史迎門倒鳧舄。 -- 出自宋·蘇軾·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 竟識彥道否,絕叫呼百萬。 -- 出自宋·蘇軾·新渡寺席上次趙景貺陳履常韻送歐陽叔弼比來
- 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 出自宋·蘇軾·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 北人聞道襄陽樂,目送飛鴻應斷腸。 -- 出自宋·蘇軾·襄陽樂
- 路逢眇道士,疑是左元放。 -- 出自宋·蘇軾·殘臘獨出二首
- 劍關大道車方軌,君自不去歸何難。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與顏長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種柳
- 江南老道人,齒發日夜逝。 -- 出自宋·蘇軾·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
- 聊將試道眼,莫作兩般看。 -- 出自宋·蘇軾·怡然以垂云新茶見餉報以大龍團仍戲作小詩
- 晚識此道師,似有宿世情。 -- 出自宋·蘇軾·留別蹇道士拱辰
- 寄聲問道人,借禪以為詼。 -- 出自宋·蘇軾·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
- 讙呼填道,抱其馬足。 -- 出自宋·蘇軾·何公橋
- 惟見聾道人,老病時絕糧。 -- 出自宋·蘇軾·游靈隱高峰塔
- 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 -- 出自宋·蘇軾·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
- 平生學道已神完,豈復兒童私自憐。 -- 出自宋·蘇軾·和周正孺墜馬傷手
- 醉客臥道傍,扶起尚偃仰。 -- 出自宋·蘇軾·許州西湖
- 路逢陸道士,知是千歲人。 -- 出自宋·蘇軾·陶驥子駿佚老堂二首
- 化為狂道士,山谷恣騰蹂。 -- 出自宋·蘇軾·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
- 仙人與道士,自養豈在繁。 -- 出自宋·蘇軾·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
- 媧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長生不計年。 -- 出自宋·蘇軾·齋日致語口號旋復陰陽,配五支於六干;誕彌
- 促膝問道要,遂蒙分刀圭。 -- 出自宋·蘇軾·贈王仲素寺丞(名景純。)
- 苦恨聞道晚,意象颯已凄。 -- 出自宋·蘇軾·贈王仲素寺丞(名景純。)
- 傍有人道衣古貌,為讀其中一篇云:人事且常在,留質悟圓間。 -- 出自宋·蘇軾·記夢(并敘)
- 張公安道與澄游,具得其事。 -- 出自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六首(并敘)
- 自従漢道衰,蜂起盡奸杰。 -- 出自宋·蘇軾·八陣磧
- 得時行道善知終,猛退如公世罕逢。 -- 出自宋·蘇軾·寄汝陰少師
- 順彼長道,屈此群丑。 -- 出自先秦·詩經·泮水
- 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 出自先秦·詩經·巷伯
- 踧踧周道,鞠為茂草。 -- 出自先秦·詩經·小弁
- 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 出自先秦·詩經·匪風
- 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 出自先秦·詩經·匪風
-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出自·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
-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 出自宋·李清照·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 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 -- 出自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 老弱哭道路,愿聞甲兵休。 -- 出自唐·杜甫·遣興三首
- 王也論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曠前后。 -- 出自唐·杜甫·可嘆
- 鄙人寡道氣,在困無獨立。 -- 出自唐·杜甫·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
- 洛陽大道時再清,累日喜得俱東行。 -- 出自唐·杜甫·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 清詩近道要,識子用心苦。 -- 出自唐·杜甫·貽阮隱居
- ??炙?span id="eq0qu2ss0gy" class="hong">道路,永為高人嗤。 -- 出自唐·杜甫·赤谷
- 不愁巴道路,恐濕漢旌旗。 -- 出自唐·杜甫·對雨
- 內懼非道流,幽人見瑕疵。 -- 出自唐·杜甫·幽人
- 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 -- 出自唐·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 驊騮開道路,雕鶚離風塵。 -- 出自唐·杜甫·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
- 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 -- 出自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
-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嬰孩。 -- 出自唐·杜甫·山寺(得開字,章留后同游)